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的兴起,自动驾驶成为车企竞相吹捧的“杀手锏”技术。车企更是对自动驾驶炒作达到疯狂的程度,广告铺天盖地,宣传声势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让自动驾驶发源地美国市场都显得黯然失色。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多车主被车企和媒体的虚假宣传误导,将辅助驾驶误以为是真正的自动驾驶,结果导致了不少严重交通事故,甚至车毁人亡。
事故发生后,车企往往以“驾驶手册和购车合同里都明确写了责任归属”为由,坚决撇清关系,称出了事故责任都是车主的操作问题,与车厂无关。这种推责态度不仅让受害者无所依靠,也暴露出行业普遍缺乏安全责任感和诚信的现状。
现状如何?自动驾驶技术到底安全不安全
面对铺天盖地的炒作和炫目的广告,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这些号称“自动驾驶”的汽车,到底性能如何?是否真的安全可靠?对此,国内著名车评博主懂车帝(字节跳动旗下的汽车评测频道)推出了一期堪称目前为止国内最全面、最专业的智能驾驶测试节目。测试耗时巨大,买车自费,场地自费,设定了多个高速路上的真实事故场景,全面模拟智能驾驶面对危险时的反应。
懂车帝总共测试了36款市面上主流的智能驾驶车型,覆盖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多家知名品牌,模拟了6种最易发生致命事故的高速场景,结果令人震惊。
智能驾驶的6大高危事故场景测试:
●高速车道上突然出现事故车辆。车辆需快速反应、紧急避让,考验系统感知和判断能力。
●施工路段遭遇大卡车阻挡。施工区域环境复杂,车道狭窄,障碍多,极具挑战。
●高速公路上的临时施工区域。车辆需准确识别施工标志,及时减速变道。
●前车突然消失。考验系统对突发车况的反应和预判能力。
●高速路口遇到野蛮加塞车辆。需要判断和应对高速变道冲突,保障安全。
●突然出现的野猪横穿高速公路。极端意外情况,考验系统的紧急刹车和规避能力。
测试结果冷酷残酷,国产车企远远不及格
测试结果显示,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表现相对较好,6项测试中通过了5项。而国产品牌中表现最好的车型,仅通过了3项,更多车型甚至只通过了1项或者0项,智能驾驶性能与广告宣传的巨大差距不言而喻。
懂车帝总结说,国产品牌的所谓智能驾驶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于PPT里”的概念产品,实测性能与营销宣传严重脱节。这种虚假的安全感让很多车主放松警惕,盲目依赖技术,最终酿成严重事故。
车毁人亡的惨剧频频发生
在国内,智能驾驶相关的车祸频频成为新闻头条,惨烈程度令人心痛。更可怕的是,事故发生后,车企几乎都拒绝承担责任,将全部责任推给车主,称“驾驶手册已明确提示”、“用户签署了免责条款”,让车主与家属无力维权。
这不仅暴露了车企的冷漠,也暴露了整个行业缺乏真正的安全意识。对于这些车企来说,炒作和卖车才是首要任务,安全只是可有可无的口号。
自动驾驶仍处于实验阶段风险巨大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是渐进的,离完全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同于实验室的理想环境,自动驾驶系统必须面对千变万化的复杂道路情况。现阶段,辅助驾驶仍然是一项需要驾驶员随时准备接手的辅助工具,不能盲目信赖。
懂车帝的测试揭露,智能驾驶系统在关键时刻往往反应迟缓或者逻辑混乱,远远不及人类司机的应急反应速度。更严重的是,这些技术的“野蛮生长”阶段,车主成了无偿的“测试员”,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被冒险拿去“实验”。
美国权威测评和实际使用暴露的危险
国外权威汽车媒体Motortrend对特斯拉自动驾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实地测试,测试员经历了自动驾驶突然失控的多起险情:包括突然越线进入对向车道、无征兆转向路边障碍物、红绿灯前犹豫不决甚至闯红灯等。试车员形容自己不是司机也不是乘客,而是一个随时要“擦屁股”的安全员。
这些现象并非孤立事件,车主们在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吐槽自动驾驶的各种危险行为层出不穷。普通司机遇到类似情况,事故几乎难以避免。
特斯拉的营销策略存在误导
特斯拉把辅助驾驶功能取了极具误导性的名字,“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和“Full Self-Driving”(全自动驾驶),让很多车主误以为已经实现了真正的自动驾驶。而事实上,这些功能仍属于需要驾驶员随时干预的二级自动驾驶。
美国和中国市场的命名和宣传差异巨大,美国监管更严格,而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显得“老实”许多,实则营销更为激进。
数据造假和安全隐患的黑幕
特斯拉公开的安全数据备受质疑。一方面只选取理想的路况和天气条件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极端条件下人类驾驶事故率;另一方面,在事故发生前,自动驾驶系统往往在最后一刻自动切换到人工驾驶,事故统计数据被人为划分为“人为过错”,从而美化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表现。
这一系列数据操纵,被多家主流媒体揭露,特斯拉正面临来自监管部门和法律诉讼的压力。
车企炒作高阶智驾的真相
多家新兴车企借助强大的资本和市场宣传资源,借助爱国旗号和消费者的信任,大肆吹嘘自动驾驶技术,许多消费者被蒙蔽,成为毫无防备的“免费测试员”,导致公共道路安全形势严峻。
懂车帝和国外权威媒体的测评结果告诉我们,市面上绝大多数所谓的智能驾驶系统都远未达到可靠的安全标准,仅处于辅助驾驶的早期阶段。
车主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面对当前技术水平和车企的营销陷阱,车主必须保持清醒和警惕。无论多么炫酷的宣传和多么智能的功能,驾驶时唯一能为你生命负责的,只有你自己。辅助驾驶只能作为降低疲劳、减少风险的工具,不能放松警惕,不能脱手驾驶。
正确的做法是坚持“人机共驾”,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不能盲目依赖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
未来自动驾驶的路还很长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的未来方向,但距离成熟和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技术的完善需要时间,安全标准需要不断提高,监管也必须加强。
车企应以安全为核心,诚实面对消费者,停止虚假宣传和数据操控。监管机构应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生命安全。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和早期应用阶段。国内外的测试和媒体调查揭示了大量安全隐患和虚假宣传。车主必须理性看待技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只有技术成熟、法规健全、监管到位,自动驾驶才能真正为人们带来便利与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