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数据,很多人都在说国产车牛逼,把外资车按在地上摩擦,什么理想蔚来一周卖一万辆,比亚迪更是重量级,一周卖出个9万辆,简直是把车当压缩毛巾在卖。场面一度非常热血,好像我们已经提前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坏了菜了,我翻了翻数据,发现事情并不简单。那帮被认为快要入土的合资老僵尸,居然开始起跳了。
大众和丰田,这两个老同志,第39周的销量一个干到4.67万,一个干到4.14万,环比增长都超过了20%。就这个周销量,直接把一堆新势力一个月的KPI给秒了。什么情况?不是说好了一起迎接国产的光荣时代吗?怎么你们俩浓眉大眼的也开始整活了?这就叫不装了,摊牌了,我虽然老,但我还能打。
这背后是什么?是外资车突然开窍了?技术爆发了?还是找到了什么修仙秘籍?都不是。讲真,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当所有人都以为战争的形态是飞机大炮导弹的时候,最有效的手段,往往是直接把对方的餐厅给爆了。大众和丰田这两个老哥,突然悟了,它们发现,在技术和故事上卷不过你,那就回到最原始的丛林法则:价格。
他们现在的状态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燃油车那边,价格屠刀挥舞得像雷电法王杨永信,电车这边,大众的ID系列,周销量都1.5万了,同比增长192%,这个数据拿出来,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明明我们才是降维打击的一方,怎么你个被打击的还反向输出了?
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年大众的中年人,对这个品牌有种复杂的情感。你说法系车是浪漫,日系车是省心,那德系车,尤其是大众,就是一种“我也不知道为啥,但大家都在买”的玄学。这种品牌惯性,就像一种信仰,根深蒂固。你说ID系列内饰丑、车机傻,没问题,是是是,都对。但架不住人家车标下面带字母啊。会买大众电车的人,他的决策逻辑可能根本就不是新势力那套,他要的可能就是一台挂着大众标的、烧电的、不会坏的工具。你跟他讲智能座舱,他可能觉得你在讲道诡异仙。
而丰田就更有意思了,广汽丰田的铂智3x,月销9000多,这成绩在新势力里也算中上游了。你敢信?一个被天天嘲讽“技术老旧”、“不懂电动车”的品牌,悄无声息地就卖了这么多。这就是品牌玄学的力量。买丰田的人,买的就不是车,买的是一个“不会坏”的承诺,一个“闭着眼睛买也不会错”的心理安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是特点。
所以,外资车的这次反弹,根本不是技术层面的胜利,而是商业策略的胜利,是人性洞察的胜利。他们把战场从“未来科技”的空中楼阁,一把拉回到了“柴米油盐”的泥潭里。国产新势力天天开发布会,讲算力,讲激光雷达,讲城市NOA,整得花里胡哨,好像明天就能实现任意门。结果大众丰田一招“骨折价”,直接把你的技术壁垒变成了笑话。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朋克的观点:决定自动驾驶未来的,可能不是特斯拉,而是老头乐。为什么?因为老头乐面对的是中国最复杂、最不讲理的路况,它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混沌系统,是任何AI都算不出来的。同样的道理,决定电动车市场胜负的,也不是谁的屏幕更大,谁的零百加速更快,而是谁能用最疯逼的价格,给到消费者最想要的东西。
消费者想要什么?安全、省心、便宜、面子。你看,外资车这波操作,每一下都打在了点上。安全省心?我们造了几十年车了,金钟罩铁布衫。便宜?你看我这价格,一刀砍到大动脉。面子?我这标往这一摆,起码不算杂牌。就问你怕不怕?
这他妈才叫竞争!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大众丰田比作僵尸,可能有点不尊重,但你仔细想想,真的很贴切对不对?它们就是靠着庞大的体量和深入骨髓的品牌认知,在所有人都以为它们要倒下的时候,硬生生又站了起来,而且还学会了国产车的打法,开始用价格战进行闪电战。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大众丰田这波操作,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讲真,我有时候觉得买车这事儿比选基金还玄学。我邻居老王买个基金,天天看K线,最后还是亏得坐公交。
所以,国产车要当心了。你们的对手,不是一群抱着旧时代地图的老顽固,而是一群突然心态爆了,决定下场跟你玩命的巨人。他们可能不懂你的生态,不懂你的用户运营,但他们懂怎么用钱把市场砸穿。之前是存量竞争,大家还讲点体面,现在是黑暗森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大众和丰田这俩老哥,突然发现自己的香火不能就这么断了,于是开始加大,加大,再加大筹码。
所以最后谁赢了?没人赢。大家一起在泥潭里打滚,看谁滚得比较开心,这就是现在的车圈,一个巨大的行为艺术现场。而我们消费者,就搬好小板凳,看戏,顺便捡点打骨折的便宜货,挺好。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