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咱哥俩今儿个就着这杯酒,聊聊马斯克这摊子事儿。
说真的,最近这股市,就跟夏天雷阵雨前那股子闷劲儿似的,让人心里不上不下。大盘红得发紫,一帮科技股巨头跟吃了猛药一样往上窜,英伟达、谷歌、亚马逊,那K线图,都快戳到天花板上去了。
可你猜怎么着?
就在这场全村吃肉的盛宴里,偏偏有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不但没分到肉,还把自个儿的碗给摔了。
对,就是特斯拉。
一天,就一天,市值“duang”一下,没了三千六百亿人民币。这钱要是换成一百的,铺在地上,估计能从北京铺到马斯克的德州工厂,还得是双向八车道。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嗨,不就跌了百分之三点几嘛,对特斯拉这种万亿身家的主儿,洒洒水啦。”
要我说,你要是也这么想,那这杯酒你可得喝慢点儿,因为这事儿的后劲儿,大着呢。
这根本不是一盆冷水的事儿,这更像是厨房里油锅着了火,你以为拿锅盖一捂就完事儿了,可谁都不知道,那火苗子是不是已经顺着油烟机管道,往里头烧了。
咱们先把镜头拉远点看。今年这大半年,美股那叫一个牛气冲天,纳斯达克指数涨了超过两成。按理说,特斯拉这种浑身贴满“科技”、“未来”、“成长”标签的明星股,不得是领头羊吗?
结果呢?它跟个没睡醒的树懒似的,磨磨唧唧就涨了百分之七。
这是什么概念?
说白了,就是你把钱随便扔进纳斯达克指数基金里,闭着眼睛都能跑赢马斯克。隔壁家的英伟达、英特尔,甚至连那个天天被骂的脸书,都一个个跑得跟兔子似的,把特斯拉远远甩在了后头。
这就不是“跑得慢”的问题了,这是“掉队”了。在资本这个最势利眼的赌场里,一旦你被贴上“掉队”的标签,那想翻身可就难了。大家都在冲锋,你却在原地喘气,你说赌徒们会把筹码押在谁身上?
当然,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那份新鲜出炉的财报。
这财报写得,那叫一个拧巴。营收,涨了,还创了历史新高。听着挺美是吧?可你再一看利润,嘿,跟跳水似的,直接给你来个“同比下降37%”。
这玩意儿,行话叫“增收不增利”。我给你打个糙点的比方,你就能明白这事儿有多要命。
你开了个包子铺,生意火爆,门口天天排大队,一天卖出去一千个包子,流水哗哗的。结果到月底一盘账,你发现自己还亏钱了。为啥?因为你为了跟隔壁王麻子抢生意,包子从一块一个降到了五毛一个,每个包子都赔着本儿卖。
卖得越多,亏得越惨。
特斯拉现在干的就是这事儿。
为了销量数字好看,为了保住那个“全球电动车销冠”的面子,马斯克这把“价格屠刀”挥得是虎虎生风。降价,再降价,甚至不惜减配降价。车是卖出去了,单车利润呢?从去年差不多四千美金,直接掉到了现在的两千七百多。
这一下就砍掉了三分之一。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特斯拉过去最让人眼馋、最能吹牛逼的那个“护城河”——超高的盈利能力,正在被他自己亲手填平。
过去,大家为什么愿意给特斯拉那么高的估值?因为它不像个传统的汽车厂,它更像个印钞机。卖一辆车赚的钱,比丰田、大众加起来还多。可现在呢?这台印钞机开始吐白纸了。
更要命的是,第三季度的销量增长,可能还是个被打了激素的虚胖。
美国政府那个7500美元的购车补贴,九月底到期了。你想想,你要是想买车,眼看着这么大一笔羊毛薅不到了,你是不是得赶紧下手?所以,三季度的销量里,有多少是透支了四季度的需求?这事儿,马斯克心里恐怕比谁都清楚。
等潮水退去,谁在裸泳,第四季度的财报会告诉我们答案。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我有点危言耸听。你可能会说:“老姜,你别瞎操心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特斯拉再怎么降,那一辆车赚两千多美金,不也比国内一堆卖一辆亏一辆的强吗?”
这话搁在一年前,我绝对点头称是。
但现在,时代变了。
国内这帮造车新势力,已经不是当年吴下阿蒙了。原文里提了一嘴赛力斯,说人家单车利润已经追到两千美金了,跟特斯拉就差一顿饭钱。
这只是一个缩影。
关键在哪儿呢?关键在于,国内这帮兄弟,是真的在“卷”产品。你去看现在的国产电动车,冰箱、彩电、大沙发,按摩座椅、激光雷达、智能座舱……能给你堆的全给你堆上,内饰豪华得跟KTV包房似的。
反观特斯拉呢?还是那个“毛坯房”内饰,还是那个万年不变的青蛙脸造型。
以前,人们买特斯拉,买的是一种“科技信仰”,一种“硅谷精神”,一种“我是未来”的身份标签。开一辆Model 3,感觉自己就是半个马斯克。
现在呢?
这层光环正在迅速褪色。当满大街的网约车都是特斯拉的时候,当它的价格一降再降,从一个轻奢品变成一个大众消费品的时候,它的品牌溢价也就被稀释得差不多了。
特斯拉最大的危机,从来就不是财报上的某个数字,而是它正在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科技图腾”,无可奈何地回归为一家“汽车制造厂”。
一旦你回到“汽车制造厂”这个赛道上,那你就要遵循这个赛道上最古老、最残酷的丛林法则:比成本、比配置、比服务、比渠道。而在这几个方面,特斯拉面对中国这群“卷王”,真的还有优势吗?
我深表怀疑。
马斯克当然也知道这点。所以你看他拼了命地在讲新故事:人形机器人、储能业务、FSD自动驾驶……
那个储能业务,财报里看着确实亮眼,增长了44%。但问题是,它现在只占总营收的12%。这就像你家着火了,主屋烧得噼里啪啦,你指着旁边那个没着火的柴房说:“你看,我这儿还有亮点。”
有用吗?有点儿,但救不了命。
至于人形机器人和FSD,那故事就更宏大了,也更遥远了。资本市场是嗜血的,他们或许愿意为你的梦想买单,但前提是,你得先让他们看到眼前的利润。光画饼,是喂不饱这群饿狼的。
所以,你看,特斯拉现在就卡在这儿了。
旧的“电动车颠覆者”的故事,已经讲得差不多了,听众都开始打哈欠了;新的“AI与机器人”的故事,又太遥远,云里雾里,没法立刻变现。青黄不接,这才是最难受的。
马斯克就像一个站在悬崖边的魔术师,他过去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戏法,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和钞票。但现在,观众们开始要求他变出真金白银了,他却发现,自己的帽子里,好像只剩下几只飞不起来的鸽子。
这场三千六百亿的暴跌,不是结束,甚至可能都算不上开始。它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刺耳的警报,提醒着所有人——包括马斯克自己——那个可以躺着赚钱、靠着一个LOGO就能横扫天下的黄金时代,可能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
这盘棋,你觉得马斯克还有什么没出的后手吗?评论区,咱一块儿掰扯掰扯。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