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裁员,离职补偿50万欧元!

奔驰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裁员,离职补偿50万欧元!-有驾
图片

▲文 | 外企君小编 图 | Mike Bird

50万欧元,约合415万人民币,这不是企业高管的年终奖,而是梅赛德斯-奔驰给一位资深管理人员的离职补偿。在这份令人咋舌的“分手费”背后,是一家百年车企在行业变革下的断臂求生

——

“我们需要认清现实。否则我们会全速撞墙。”奔驰CEO康林松的这句警告言犹在耳,而今奔驰已开启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裁员计划。

截至目前,约有4000名员工接受了遣散方案离职。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公司计划通过优厚补偿鼓励约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目标是到2027年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

01 裁员规模与补偿方案

奔驰此次裁员因其“土豪式”补偿方案而引发行业震动。补偿金额与职级、工龄直接挂钩,并设置了“加速奖金”鼓励员工尽快离职。

据多家媒体报道,离职的奔驰员工最高可拿到约5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46万元)的补偿。

中国区被裁员工据传能拿到 “N+11” 的超高补偿,远高于特斯拉中国的“N+3”和大众中国的“N+6”。

从裁员结构看,此次离职的4000名员工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及中国等地,白领员工作者成为重灾区——工程师、IT专员、行政人员及中层管理者占比超过80%。

02 业绩下滑与市场困境

奔驰之所以不惜重金裁员,直接原因是其日益严峻的经营危机。2025年上半年,奔驰净利润仅26.88亿欧元,同比暴跌超过55%。

更令人担忧的是,奔驰的销量在全球主要市场均出现下滑。今年第三季度,奔驰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同比下滑12%。

作为奔驰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区的表现尤为惨淡——第三季度销量同比骤降27%。

曾经为奔驰贡献巨额利润的燃油车型,如今正遭遇来自中国新兴品牌的强劲挑战。奔驰CEO康林松曾坦言,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给我们造成了非常大的竞争压力”。

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奔驰同样步履维艰。今年前三季度,其在全球的电动汽车销量为13.86万辆,同比下降7%。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宝马同期的电动汽车销量却达到32.3万辆,同比增长10%——这一数字已超过奔驰的两倍。

03 行业寒冬与集体裁员

奔驰的裁员并非孤例,而是全球汽车行业寒冬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全球汽车产业裁员总人数已超过13万人。

从大众、奥迪到福特、日产,几乎所有主流跨国车企都加入了裁员行列。大众集团计划在2030年前在德国累计裁员约3.5万人。

沃尔沃汽车也在今年宣布全球裁员30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7%。日产汽车更是公布了一项全球重组计划,到2027财年将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

零部件供应商同样未能幸免。博世集团宣布在全球裁员5500人,大陆集团则预计裁员超过2万人。这场从整车厂到供应链的全面裁员,折射出全球汽车业的深层变革。

04 电动化转型的集体困境

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普遍面临“投入-产出失衡”的困境。尽管奔驰2024年研发支出高达87亿欧元,重点投入MB.OS操作系统与纯电平台。

但其纯电车型销量却不增反降,同比暴跌23%,远不及宝马13.5%的增长幅度。

与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的垂直整合模式相比,奔驰依赖外部采购的电池成本高达整车成本的40%-60%,导致电动车业务陷入亏损泥潭。

BBA阵营正集体调整电动化战略:奥迪取消2033年禁燃目标,宝马直言“全面电动化不现实”,奔驰也将2030年纯电销售目标从100%腰斩至50%。

技术路线之争更是摆在传统车企面前的难题。奔驰押注的MB.OS操作系统,面临华为鸿蒙OS等中国方案的激烈竞争——后者迭代速度据称是MB.OS的3倍,开发成本仅为1/5。

在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的核心体验上,奔驰仍落后于中国新势力。

05 战略调整与未来展望

在裁员节流的同时,奔驰也在加速电动化布局。公司计划在今年慕尼黑车展推出史上最大规模新品发布,涵盖纯电GLC、电动C级等多款新车。

奔驰启动的“Next Level Performance”项目,目标不仅是裁员,还包括削减10%生产成本,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成本更低地区。

在中国市场,奔驰正在实施“加减法”策略,通过合并低效网点、升级门店及推进本土化研发等举措优化运营。

然而,奔驰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重构品牌价值。当“坐奔驰”的传统信仰逐渐崩塌,豪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从机械素质转向智能体验。

奔驰需要重新定义豪华:既要保留AMG等燃油性能车的品牌遗产,又要在电动化时代建立新的技术标签。

宝马选择了“燃油与电动并行”的渐进式策略,其2024年纯电销量达36.8万辆,超过奥迪与奔驰之和。

两条不同的转型路径,正在考验着每一位行业掌舵者的智慧。

全球汽车行业的这一轮寒冬,不只是一场危机,更是一次行业净化的过程。当奔驰们被迫用“土豪式裁员”来断臂求生,它们真正期待的,是能够在电动化浪潮中继续领跑下一个百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