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最近特斯拉的新操作,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你说降价不是好事嘛,可怎么搞得气氛全是“薅羊毛薅到自己秃头”?Model3和ModelY这俩“标准版”,上市一出,价格咣当一声摔破了4万美元的老门坎,怎么看都像是拉低门槛,发福利给消费者了吧,可华尔街一瞅,转脸就“用脚投票”,股价直线下行,市值一下少了650亿美元,差不多就是4600亿人民币,想想也心疼。
咱们先不急着给特斯拉贴标签“割韭菜”,先把这新车的猫腻翻一翻,你说减价,大家都爱,但是这次降的是配置,不是技术门槛。方向盘改手动,后排屏幕直接消失,座椅没了加热通风,内饰也“缩水”到织物仿皮,把以前的便利舒适功能一项项砍掉,还把加速也“割”了一刀,ModelY从凶狠变温柔,Model3倒也不急于冲刺,就这么慢悠悠。
更离谱的其实是,特斯拉把看家的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也干脆收起来了,新款只剩个交通巡航“轮廓”,自动转向不给配,老司机都会说一句:这堪比“以前苹果没耳机孔”那波迷惑。
问题来了,投资者失望成啥样,难不成大家都盼着特斯拉出个不到3万美元的超级爆款?还真有点这个意思,毕竟马斯克前些年把话说得挺满,结果现版本便宜区区五千美刀还不叫突破,就是把旧款砍一刀,然后价格凑个整,这气氛有点“不降价不行,降了品牌更难看”的味道。
其实你要说这事,背后还藏着点政策操作——美国电动车买车补贴9月底到期,特斯拉趁着最后一班车拼命冲量,这热火朝天交了近五十万台,眼瞅着订单潮退,接下来谁还愿意瞅?万一都把买车预算提前花了,后面还有劲头买你的减配新款吗?悬。
目光再扔远点看中国,这一路销量可是开始打滑了。比亚迪、华为、小鹏理想这些国产品牌开足马力,配置卷到天花板,外加价格又灵活,给特斯拉压力山大。据最新数据,8月中国市场特斯拉只卖了5.7万辆,同比直接掉了十分之一,累计市场份额也缩水到不到5%,这还不是最难看的,主要是大家都在比智能化、舒适,特斯拉这退一步再撤一步,消费者看得更心凉。
说白了,特斯拉的减配降价,或许也算是不得已为之,把时间拉回几年,特斯拉还是那个敢冲敢闹的科技先锋,全系标配黑科技,品牌逼格一路上扬。现在嘛,记者带着显微镜去找配置,找出来的都是“缩水合集”,难怪业内有人说,这不是技术爆炸,是“换汤不换药”,大家买特斯拉是为了体验未来科技,谁要买一个“跳过前世今生只剩功能骨架”的电动车?
自动驾驶这块,特斯拉更是被盯上了,这次新款居然不带Autopilot,以前可是一直在推无人驾驶那一套,现在保守到冲线都不敢。投资者心里头有数,咱消费者也懂,这不是创新,是把核心体验下架,谁还认你高科技品牌?
咱细琢磨,问题根子是创新的节奏慢了。以前马斯克带领团队一口气把电动车做到行业老大,你说前几年出的芯片、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还真是有一说一。最近几年呢?新品出得不多,重大技术升级也让人提不起兴趣,马斯克自己好像心思都飞到火星和脑机接口去了,特斯拉主业不够聚焦,全球投资人一脸问号,市场难不难看,各家都在看。
还有一块不能不说,就是那巨大的CEO绩效激励计划,网友调侃说活到了十几世都够不到的——马斯克想让公司市值转上8.5万亿美元,目标远比行业现状疯狂得多。光看这些数字,投资人心里不禁打结,这是不是公司管理走到头了,对公司未来到底有没有把握?
财务健康也踩着雷。去年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一夜爆降了89%,要说投资支出还逆势涨了5%,企业能不能扛得住,投资人哪个不怕爆雷。这么一看,特斯拉眼下正是在左右为难:一边想靠价格杀市场份额,一边又得留条利润缝儿防止品牌掉沟里。这道题几乎是无解,短期销量OR长期品牌价值,鱼和熊掌让你选,特斯拉偏偏现在哪个也不够抓住。
回头看看其他车企,大家都在研究怎么用技术创新把成本压下来,优惠政策啥的本来就像是加分项,核心还是得靠产品力说话。现在特斯拉把标准版ModelY搬进上海超级工厂,月产能要冲两万,这枯井挖水式“减配降价”,看着还要继续。这带来一个大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车企在玩价格战和用户体验的时候,能不能真找到那个最优解?消费者对智能、电动和舒适的需求一天天明了,谁家能真正读懂客户,用创新堆出性价比与体验值,谁才能算行业赢家。
聊到这儿,你或许会觉得,资本市场这场反应也不算矫情,特斯拉这波操作,有点不走寻常路。以前的高光时刻是靠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拉来的,自信满满把竞争对手甩在身后。现在一味靠减配、自降身价,弄得自己和别家在一起拼价格,品牌溢价自然缩水,更别说长期吸引力了。让你买个电动车,是个“毛坯房”感觉不说,未来升级还得加钱,这体验说不上“电动化未来”,只能算“电动化凑合”。
说到底,品牌到底值多少钱,靠的不是一纸降价决定,也不是配件砍到骨感。特斯拉如果继续走这条减配降价路,短期销量冲一波,长期能不能稳得住,还真不好讲。资本怕的是公司未来没方向,消费者怕的是花钱买不到科技和舒适,高端电动车走到大众市场的路,真是一场“既要又要还得再要”的高难度游戏。
这一波出新,特斯拉说想打造人人买得起的电动车,但真正愿意买账的有多少,还是得看谁能在智能、舒适和价格之间找到那个三角点。技术创新不是拿掉配置这么简单,真正会玩的人,都是在全方位升级里把成本压下去,同时让体验长在消费者心里。这回特斯拉的答案,怕是还得再打磨,不然热度过去,剩下的就真只是一地鸡毛和一堆问号了。
你怎么看最近特斯拉的降价减配这事?你会买单吗?留言聊聊呗。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