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60万买宝马遇瑕疵反遭索赔百万:4S店称营业额蒸发1亿

男子60万买宝马遇瑕疵反遭索赔百万:4S店称营业额蒸发1亿

男子60万买宝马遇瑕疵反遭索赔百万:4S店称营业额蒸发1亿-有驾

重庆江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60万买的新宝马,竟成了噩梦的开始。这辆进口宝马540i刚开两个月就暴露多处补漆痕迹,更魔幻的是——当他在网上曝光遭遇后,4S店反过来向他索赔100万,理由是"视频导致门店少卖1个亿"!

新车漆面藏猫腻

时间倒回2022年4月,江先生怀揣积蓄走进重庆庆德宝4S店。58.39万的裸车价,加上税费保险,这辆进口宝马540i总价超过60万。首付20万,月供9800元的分期方案,让他终于把梦想座驾开回了家。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两个月后。一次轻微追尾事故,让江先生发现惊人秘密——维修店老板盯着补漆部位直摇头:"你这车补过好几次漆吧?"第三方检测报告证实:引擎盖、翼子板等多处存在二次做漆痕迹,漆层厚度差值最高达30微米。

法庭拉锯战

面对铁证,4S店咬定"车辆交付时完好"。法院委托的鉴定机构虽确认维修事实,却因双方拒绝对维修时间做鉴定,最终认定"无法证明4S店知情"。2023年3月的一审判决,只支持退车退款。即便江先生上诉至重庆高院,三倍赔偿请求始终未获支持。

"这车在德国总部都有维修记录!"江先生向记者展示的邮件显示,宝马总部承认该车存在漆面修复。但国内4S店坚称:"进口车辆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小划痕,属于正常整备范畴。"

百万索赔风波

退车退款刚执行完毕,新官司接踵而至。2025年4月,江先生突然收到传票——4S店以"发布300余条侵权视频"为由,索赔100万营业损失。对方提供的计算表显示:2024年营业额同比下滑超1亿,将1%的跌幅归咎于网络舆情。

"他们展厅现在门可罗雀,真和我有关?"江先生翻出视频后台数据:最高播放量仅3.2万,多数视频评论量不足百条。但4S店主张:"潜在客户看到视频就会放弃进店,实际损失远超账面数字。"

行业潜规则起底

有不愿具名的汽车工程师透露:"进口车海运时常发生剐蹭,4S店自行修复后当新车卖已成潜规则。"这类维修通常不录入系统,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品牌将"PDI检测"(售前整备)作为免责挡箭牌,把运输损伤修复包装成"服务增值"。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判决中明确指出:4S店未主动告知维修事实,已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但认定欺诈需要证明"主观故意",这类证据往往随海运记录消失在跨国流转中。

维权者的困境

江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湖北荆州某车主106万买的豪车,两天就漏油;武汉消费者经历四次维修仍未解决喇叭故障…这些案例揭示着汽车维权的现实困境:举证难、鉴定贵、诉讼周期长。

值得玩味的是,4S店在名誉权诉讼中采用的"1%因果关系"计算法,恰似对消费者维权成本的讽刺。当企业能用营业额跌幅倒推索赔金额,个人维权者却要为每项证据奔波。

眼下这场百万索赔官司尚未开庭,但胜负天平早已倾斜——4S店组建了专业法务团队,而江先生还在自学《

民法典

》。这场蚂蚁与大象的对抗,或许从一开始就写好了结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