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迁津,智电转型里的那些小细节
2025年眼看着已经过半了。天津的夏天闷热得很,午后马路上偶尔还能看到刚下班的工人骑着电动车呼啸而过。汽车圈子里这半年也是风云变幻:新车上市、价格厮杀、技术升级,一波接一波。有时候在维修店门口抽根烟,都能听到修理师傅和老客户唠叨“现在买啥车不都得琢磨琢磨,谁家还敢随便出手?”
不过说起来,这半年合资品牌里真有点意思的,还得数一汽丰田。37.8万辆,上半年卖出去这么多辆,比去年又涨了16%。在朋友圈子里聊起这个事儿,有个开老款卡罗拉的哥们还感慨:“咱这台08年的卡罗拉,到现在没大毛病,新出的那几个混动据说也皮实。”
其实,今年6月底那会儿,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悄悄地把总部从北京搬到了天津滨海新区。这事儿不少人以为就是换个办公楼,其实内行人才知道,这背后是整个流程的大调整——研发、生产、销售三块终于算是拧成了一股绳。
RCE体制,说白了,就是中国用户提需求,本地团队立马响应,不用再等日本总部拍板批示。这种变化对市场反应速度提升挺明显。我表弟在天津工厂做品控,他说最近项目推进比以前快多了,“不用天天开视频会议扯皮”,新想法能直接落地。
搬迁之后,公司气氛也变了些。据前台小刘讲,现在高管下楼跟普通员工聊天成常态,经销商代表来访时,还专门设有体验区让他们试驾最新款bZ5。“感觉像回到了创业初期,每个人都憋着劲要干点什么。”她笑道。
再往深处看,今年销量数据两组数字挺扎眼:新能源车型18万多,占比快到一半;TNGA-K平台以上高端车型22万多,占六成。我一个亲戚今年刚换亚洲龙,说原本犹豫纯电还是油混,看中的是保值率和省心。他倒是吐槽一句:“冷启动的时候方向盘加热慢一点,不过冬天用起来是真香。”
关于保值率,我还记得去年年底有位二手车贩子朋友提起,皇冠陆放三年残值居然排同级第一。“你别不信,就冲QDR(质量耐久可靠)这仨字,不少老客户宁愿加价收现货。”他说他自己遇到过一次事故件更换,用原厂配件几乎没等多久,这售后效率可不是所有品牌都有底气保证。
顺带插句题外话,有次进店保养,无意间发现bZ5座椅通风功能居然支持三级调节,而且静音效果不错。不少司机群里吐槽某些竞品通风噪音大,但这一代产品基本没有类似问题。小众配置比如HUD抬头显示,据技师讲调校适合近视用户,对夜间驾驶很友好。
还有段时间经销商推“时光焕新计划”,补贴一年涨1000元,最高1.6万元。有同事正好趁机置换,他觉得这种政策对于担心残值损耗的人来说确实靠谱——毕竟新能源时代大家最怕亏钱。而且bZ5上市后的八重礼物包,也算把优惠做到明面上。他媳妇图个安心,“反正以后出手也不会赔太狠”。
22年下来,从当初街头巷尾见惯的小花冠,到如今智能化的新平台车型,一汽丰田给不少家庭留下记忆。我爸单位早年分配过皇冠,那会儿全厂就那么几辆,如今连出租车队都开始采购混动版雷凌。在本地修理铺问起这些老型号,大伙公认“耐糙”。维修老师傅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日系省心靠积累,可不是吹出来的。”
有人问,为啥行业打流量战打价格战,他们还能稳住阵脚?其实归根结底,是几十年来一步步攒下来的口碑和信任。从售后满意度七连冠,到1200万用户基盘,再到今天主动拥抱智电浪潮,不是一朝一夕砸广告就能搞定的事情。有时候晚上散步路过4S店橱窗,总能看到灯箱广告写着“值得托付”,或许真不是空话吧?
最后闲聊一句,上周末陪邻居去看二手普拉多,他老婆嫌贵想砍价,被老板怼了一句:“你看看市场行情,现在好的普拉多供不应求!”邻居无奈,只好转身继续找下一家。但回家的路上他还是感慨一句,“大象转身慢,可只要肯迈步,总归走得远。”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