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街头新车激增:关税改革引爆汽车消费热潮

咱就说最近阿根廷街头最直观的变化是啥?马路上跑的新车明显多了!以前那破破烂烂的老爷车占多数,现在你看吧,本田、丰田的新款SUV,甚至还有点小贵的欧洲车,都跟约好了似的往路上钻。我有个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出租的朋友老何,前几天跟我念叨:“现在拉客都得挑车开了,客人上车第一句就问‘师傅您这车新不新’,比我当年开皇冠还神气!”

这事儿可不是瞎吹。我翻了翻最近的统计,阿根廷6月份新车销量环比涨了快20%,有些品牌4S店甚至出现排队提车的情况。为啥突然火成这样?咱老百姓可不看虚的,就图俩字儿——实在。以前买个车,关税高得离谱,进口车得加一倍价,国产车又老出毛病;现在米莱政府把部分进口车关税砍了一半,手续也简化了,网上填个表、交个钱,半个月车就能开回家。老何说他就刚换了辆二手现代,“以前卖旧车得找黄牛压价,现在平台直接估价,卖完接着提新车,这周转速度比我家楼下卖烤肉串的翻台还快!”

更关键的是,买车的人多了,整个链条都跟着转起来了。我老家科尔多瓦有个开汽配厂的老张,以前订单少得可怜,工人工资都发不全;现在好了,新车卖得多,修车换零件的需求蹭蹭涨,他刚扩建了车间,还招了十多个年轻人。“以前总愁没活干,现在累是累了点,但兜里有钱了,儿子上大学的学费有着落了!”老张的话挺实在,这就是改革带来的“链式反应”——卖车的赚了,造零件的赚了,连洗车行、加油站都跟着沾光。

阿根廷街头新车激增:关税改革引爆汽车消费热潮-有驾

消费端的变化更有意思。以前阿根廷老百姓花钱跟挤牙膏似的,超市打折抢鸡蛋,买件新衣服得琢磨半个月;现在走在街上,年轻人讨论的不是“今天吃啥”,而是“我那辆新车该贴什么膜”。我问了几个年轻朋友,有人说“工资没咋涨,但对未来有盼头,敢借钱买了”;有人说“物价稳了,存的钱能派上用场了”。这其实就是经济学里说的“信心效应”——当大家对经济有盼头,钱就不再是攥在手里的一张纸,而是能流动起来的活水。

阿根廷街头新车激增:关税改革引爆汽车消费热潮-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改革这事儿就像熬汤,火太猛容易糊,火太小没滋味。现在汽车产业火了是好事儿,但咱还得看长远。阿根廷农业那么强,大豆、牛肉可是出口主力,要是光盯着汽车,万一国际粮价跌了,农民收入受影响,那可就顾此失彼了。还有社会公平这事儿,现在买车的主儿多是城里有点积蓄的,农村里的老乡呢?我表姐在查科省种大豆,她说村里到现在连辆像样的货车都少见,“运粮食还是靠老牛车,这新车销量涨得再高,跟我们庄稼人有啥关系?”

另外,汽车销量涨了,会不会带动物价?最近我去超市买菲力牛排,发现比俩月前贵了5比索,虽然不多,但要是持续涨下去,老百姓刚攒起来的钱又得被“吃掉”。米莱政府现在推的是“休克式改革”,见效快是快,但后续的配套政策得跟上——比如给农民发补贴、控制基础物价、给低收入家庭发消费券,这些才是让改革成果“普惠”的关键。

阿根廷街头新车激增:关税改革引爆汽车消费热潮-有驾

说白了,汽车销量涨是个好兆头,说明市场活了、人心热了;但要想让这把火烧得久、烧得旺,还得在“均衡”上下功夫。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是靠某一两个产业撑起来的,得像织毛衣似的,经线纬线都得结实,才能穿得暖、耐得穿。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