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机盖风波车主不满

4.2万买了个寂寞?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争议引爆车圈!

近车圈炸锅了!小米SU7 Ultra那款售价高达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正深陷一场“功能缩水”的风暴中心。不少车主怒了:当初冲着“空气动力学优化”“辅助刹车散热”这些性能宣传掏的钱,到手却发现——它可能只是个“心情件”!

从“赛道神器”到“造型”,反转来得太快!

小米初宣传时,这款机盖被赋予了“赛车级碳纤维”“提升下压力”的光环,甚至暗示了纽北原型车的结构。然而现实却很骨感:有车主拆解发现,除了外观开孔,内部结构竟与普通版相差无几,仅多了一块塑料支撑板。更打脸的是,博主用鼓风机对着开孔猛吹,盖在上面的纸巾纹丝不动——所谓的“空气动力学优化”,成了公开的笑话。

小米SU7 Ultra机盖风波车主不满-有驾

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小米官方终于低头,承认该设计“主要为了造型”,仅附带辅助散热功能。一句“信息表达不够清晰”的道歉,配上给已提车用户赠送2万积分(约2000元)的补偿方案,瞬间点燃了车主的怒火。4.2万选装费,用2000元积分打发? 诚意不足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车主维权升级,“退一赔三”成焦点?

目前,维权车主群体已超300人。有律师指出,若小米无法证明该机盖具备宣传中的核心性能,或存在关键设计差异的隐瞒,车主完全有理由针对4.2万元选装费主张“退一赔三”(即退还选装费并额外赔偿12.6万元)。虽然终需经法律程序判定,但潜在的法律风险已悬在小米头顶。

小米SU7 Ultra机盖风波车主不满-有驾

新势力造车,别让“流量”反噬“信任”!

这场风波,折射出新势力车企普遍存在的“重营销、轻兑现”陷阱。当“期货式话术”遇上高溢价选装,一旦体验与宣传形成巨大落差,用户的反噬力将远超流量红利。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坦言“过去一个月是创业以来艰难时期”,此刻的信任危机,正是对小米造车初心的严峻考验。

流量终会退潮,产品才是硬道理。 对消费者而言,购车时需警惕华而不实的宣传,尤其对高溢价配置更要擦亮眼睛。而对小米来说,想真正站稳高端市场,唯有放下营销套路,用真实的产品力说话——毕竟,用户的信任,才是比流量更珍贵的“硬通货”。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