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启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

工信部于2025年5月8日启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针对在事故中暴露的安全隐患进行整顿。以下是核心内容及影响分析:

工信部启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有驾

一、整顿背景

隐藏式车门把手因造型简约、降低风阻等优势被新能源车广泛应用,但近年事故频发暴露其设计缺陷:

断电失效风险‌:碰撞或起火导致电路中断时,电动把手无法开启车门,延误逃生和救援,如2024年山西问界M7事故中因断电导致3人遇难;

操作识别困难‌:应急装置位置隐蔽、标识不统一,老年用户及紧急情况下难以快速操作;

极端环境故障‌:北方冬季门把手冻死率高达37%,用户需暴力解冻甚至破窗。

二、新规核心要求

新标准围绕安全冗余、标识规范、结构强度等方面提出强制性要求:

安全冗余设计‌

强制配备独立机械解锁装置(如小米SU7红色拉索、蔚来ET7荧光拉环),断电后可承受200N以上拉力手动开启;

碰撞后备用电源需维持门锁供电至少3分钟,避免系统完全瘫痪;

规范安全标志‌

应急标识需使用ISO标准荧光橙色,尺寸不小于3cm×5cm,夜间可视距离达2米以上;

统一“逃生箭头”符号,终结标识位置隐蔽、尺寸过小等问题;

强化结构强度‌

静态抗压强度从150N提升至300N,新增时速50km动态碰撞测试验证可靠性;

电动把手需配备压力传感器,遇阻力自动回弹防夹手;

极端场景逻辑优化‌

翻滚事故中自动锁定把手防误开启,碰撞后门锁自动解除电磁保险。

三、行业影响

车企整改压力‌

约30%新能源车型需改款,依赖纯电子感应的隐藏式把手将被淘汰;

极氪001机械拉线、小鹏G9液压接口等技术方案或成新标杆;

供应链变革‌

3D热成型门环、碳纤维增强尼龙等新材料需求激增,荧光涂层订单量涨200%;

消费者权益提升‌

车机系统需增加应急操作引导(如启动时播放动画、事故时语音提示);

北方用户冬季冻死问题将大幅缓解。

四、公众参与

意见征集截止至2025年6月7日,可通过邮箱‌KJBZ@miit.gov.cn‌提交反馈。新规预计给予车企24个月过渡期,后续或延伸至电子后视镜等争议设计审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