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车最狠的不是加速3.23秒,也不是续航835公里,而是雷军藏着价格不公布,只甩出一句:“7月见分晓”。 但仔细扒完发布会,发现小米这次憋了个大招——中型SUV里塞进690匹马力,前排座椅直接躺平,还蹭上法拉利同款门把手设计。网友预估售价可能不到30万,这价格要是真的,特斯拉Model Y都得捏把汗。
小米YU7的车身尺寸直接对标保时捷卡宴,长度接近5米,轴距3米,但溜背造型让整车看起来更像“加高版SU7”。 发布会公布的宝石绿和钛金属色,被网友称为“50万内最帅SUV配色”,其中钛金属色采用多层镀膜工艺,实车在阳光下会呈现金属颗粒流动效果。
根据小米2023年6月申请的专利图,这套门把手采用独立机械结构,不需要弹出,手指触碰后自动解锁。 实测演示显示,解锁响应时间0.3秒,比传统机械门把手快一倍,风阻系数降低0.02。
前排双零重力座椅是小米YU7的核心卖点。 座椅靠背可调节至167°,腿托延长12cm,实测身高1.8米的成年男性可完全躺平。 主驾座椅还内置8点气动按摩,支持“一键休憩”模式,15分钟自动复位避免误操作。
中控台的“天际屏”由三块Mini LED屏幕组成,通过光学反射将图像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下方黑色区域,形成1.1米宽的信息带。 实测显示,强光下的屏幕亮度达到1000nit,但HUD显示范围仅限于主驾和副驾正前方,后排乘客无法查看。
双电机四驱版搭载的碳化硅电机,峰值功率508kW,扭矩838N·m,零百加速3.23秒。 对比同级车型,蔚来ES6双电机版加速4.5秒,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3.7秒。 小米官方宣称,YU7的极速达到253km/h,但这一数据尚未经过第三方机构验证。
800V高压平台配合101.7kWh电池,支持12分钟补能620公里(CLTC工况)。实测中,在小米自建600kW超充桩上,电量从10%充至80%耗时11分48秒,但普通第三方充电桩受限于协议兼容性,最高功率仅维持300kW。
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来自禾赛科技,探测距离200米,水平视场角120°,垂直视场角25°。 对比蔚来NT3.0平台的激光雷达(水平视场角150°),小米的硬件参数稍显保守。
英伟达Thor芯片提供700TOPS算力,但目前仅开放高速NOA功能。 小米工程师在采访中透露,城市NOA需等待2025年Q1的OTA升级,而同期蔚来已在全国726个城市开通全域领航。
横向对比,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36.89万元,蔚来ES6 33.8万元起。 供应链人士爆料,小米YU7标准版BOM成本约18万元,四驱Max版成本23万元,毛利率控制在15%左右。
线下门店销售透露,盲订意向用户中,70%选择四驱Max版,但小米首批交付将优先供应高配车型。 截至6月25日,小米汽车APP显示YU7的“预约试驾”人数已突破12万,其中35%来自特斯拉、蔚来、理想的潜客。
小米武汉工厂二期规划年产能30万台,但当前只开通2条产线,月产能上限1.2万台。 对比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95秒下线一台车的速度,小米的产能爬坡压力巨大。
售后方面,全国仅33家授权服务中心覆盖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用户需依赖第三方合作网点。 小米官方承诺,7月上市时将同步上线“移动服务车”,但具体覆盖范围尚未公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