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家车企花上千万请来周杰伦代言,旗下车型被称作"网红神车"。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品牌会在加油站里火出圈——不是因为省油,而是因为一句"加满油能绕加油站三圈"的段子。
这个品牌叫纳智捷,它的母公司东风裕隆最近带着70亿债务宣告破产,成了新能源浪潮下第一个倒下的传统车企。从年销6万到全年两位数销量,从周杰伦代言到网友集体玩梗,这家车企的经历比电视剧还魔幻。
一、千万代言费砸出"网红车"
2011年的汽车圈出现一个怪现象:加油站工作人员突然对某款SUV格外热情。这款轴距超过2.9米的大7SUV,后排能跷二郎腿,中控屏比iPad还大,更关键的是车头贴着周杰伦的广告海报。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普及,东风裕隆豪掷千万请来天王代言,广告在电视台轮番轰炸,直接把纳智捷捧成"科技神车"。
经销商门前排起长队,2015年销量冲到6万台,杭州工厂三班倒都赶不上订单。有车主回忆:"开这车回老家特有面子,村里人都围着看周杰伦同款车。"但很快大家发现,这车有个隐藏技能——能让车主和中石油员工混成老熟人。
二、从"神车"到"段子王"的奇幻漂流
真正让纳智捷火遍全网的,是车主们含泪总结的用车心得。有人算过账:2.2T发动机百公里喝15升油,按现在油价,踩脚油门够买杯奶茶。网友创造的新成语"纳智捷式加油"——不是在加油站,就是在去加油站的路上。
重庆车主老张的遭遇更离奇:新车刚出4S店就亮故障灯,修车师傅打开引擎盖乐了:"您这车配件,我们得从台湾现订。"二手车市场更流传着"三不原则":不收纳智捷,不评估纳智捷,不给纳智捷估价。有车商吐槽:"这车停着都掉价,去年20万买的,今年5万都没人要。"
三、转型路上"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
其实东风裕隆早就想转型。2017年就宣布要造电动车,PPT做得比谁都漂亮:续航500公里、智能座舱、L3级自动驾驶。但直到破产清算,这些车还活在宣传稿里。内部员工透露:"研发部最忙的时候是在改燃油车外观。"
隔壁比亚迪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同样是传统车企,王传福带着工程师吃住在实验室,硬是把电池成本砍掉一半。现在比亚迪每卖4辆车就有3辆是新能源,西安工厂每50秒下线一辆车。而东风裕隆的工厂,去年只剩不到50个员工看守生锈的生产线。
四、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打
东风裕隆不是没挣扎过。2021年他们把厂房设备挂上拍卖网,连试车跑道都明码标价。最戏剧性的是招商现场:听说要转型新能源,来了十几波投资人,结果看完账本全跑了。有投资人直言:"我要的是电动车的未来,不是燃油车的烂摊子。"
反观浙江某个乡镇汽配厂,三年前开始给新势力造充电枪,现在都准备上市了。厂长说:"我们给蔚来供的充电桩,装起来能绕西湖三圈。"这种转型故事,在长三角每天都在发生。
五、废墟上的新芽
就在东风裕隆宣布破产当天,他们的官微发了最后一条视频:生锈的机械臂旁,野草从地缝钻出。评论区出奇温暖,有前员工留言:"当年我们真的想造好车",也有网友调侃:"建议改行造充电宝,肯定比造车省油。"
废墟之外,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创造历史。去年上海车展,中国品牌展台被外国工程师挤得水泄不通;今年慕尼黑车展,德国车企高管组团研究比亚迪底盘。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蔚来在欧洲建的换电站,用的正是东风裕隆老家杭州产的设备。
这场变革没有中场休息。当我们在笑谈"加油站战略合作伙伴"时,或许该记住: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企业,终将成为时代的段子。而那些敢于革自己命的弄潮儿,正在把中国汽车开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