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家发展新能源车?因为全世界都是这样,暂时只能走电这条路
老铁们,今天咱们不聊车有多快,也不聊配置有多炫,就聊聊一个可能让不少“油车党”心里咯噔一下的话题:为啥现在满大街都在推新能源车? 我知道,肯定有人要说:“又是政策忽悠人吧?”、“电动车真的比油车香吗?” 别急,作为一个开了二十多年车的老司机,我也曾和你们一样,觉得方向盘就得握在油门轰鸣的驾驶舱里。可时代这趟列车,它不等人啊。记得当年诺基亚多牛?结果呢,智能机一来,眨眼功夫就“凉了”。汽车工业也到了这个十字路口。你看看全球各大车企,从德国的奔驰宝马,到美国的福特通用,再到日本的丰田本田,哪个不在新能源上砸钱?这不是中国一家的“独角戏”,而是全世界都在跑的一场马拉松。那么问题来了,这场马拉松,我们为什么非得选“电动”这条跑道呢?
首先,环保不是口号,而是全球必须面对的硬杠杠。 老话说得好,“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燃油车烧了一百多年,技术是越来越精,但尾气排放这个“老大难”问题,就像一块甩不掉的膏药。不管你是德系精工还是日系省油,烧油就得排碳,这是铁律。现在全球都在喊“碳中和”,中国承诺2060年实现,欧洲要2050年成为“气候中性”大陆,美国也提出了“净零排放”。这些可不是空话,背后是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法规,国六、欧七,标准一个比一个狠。你想啊,靠不断升级三元催化、搞什么缸内直喷,就能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吗?显然不能。 就像再好的口罩也挡不住雾霾,燃油车的技术优化总有天花板。所以,发展新能源车,尤其是零排放的纯电动车,就成了必然选择。这不仅是给地球减负,更是为了咱们自己和子孙后代能呼吸上一口新鲜空气。有网友调侃说:“以前是‘加油’,以后怕是要‘加电’还得看空气质量预报了。”这话听着好笑,细想却有点心酸。
其次,全球趋势已定,谁也别想独善其身。 别再说什么“只有中国在搞新能源,别的国家都放弃了”这种睁眼说瞎话的话了。我特意去查了查,全世界所有的汽车制造大国,没有一个不在布局新能源。 美国有特斯拉,那可是全球纯电销量的“扛把子”,连传统巨头福特都推出了野马Mach-E,甚至悍马都出纯电版了,卖得还挺好。欧洲那边更不用说,奔驰EQ系列、宝马i系列、奥迪e-tron,大众ID.家族,哪个不是重磅出击?就连一直执着于混动和氢燃料的日本,丰田也推出了bZ3,用的还是比亚迪的三电技术,这车可是面向全球市场的。你说人家是做做样子?恐怕没那么简单。百年汽车强国没想到,中国能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这让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各种打压、加税、唱衰,手段层出不穷。 但这恰恰说明了,他们也承认新能源是未来,只是不甘心落后罢了。就像当年柯达死守胶卷,最终被数码相机淘汰,时代抛弃你的时候,真的不会打招呼。
最后,说到替代方案,目前除了“电”,还真没别的路可走。 氢能源听起来高大上,零排放,加氢快,但现实呢?成本太高,安全性存疑,加氢站少得可怜。就拿国内一线城市上海来说,加氢站也就三五座,根本没法普及。所以说,氢能车30年内都别指望大规模民用。 那剩下的路,就只有电动化了。而且,新能源车不仅仅是动力形式的改变,更是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革命。燃油车也能搞智能,但成本高昂,系统复杂,远不如电动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来得“原生”。现在的新能源车,动不动就是L2级辅助驾驶,OTA远程升级,智能语音控制,这些功能在电动车上实现起来更顺畅,体验也更好。老司机我也体验过几款新势力的车,那种“车越开越好用”的感觉,是传统油车给不了的。当然,电动车也有小缺点,比如冬天续航打折,充电不像加油那么方便,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你看充电桩建设的速度,就知道这些问题早晚会被解决。
总而言之,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顺应全球趋势、应对环保挑战、抢占产业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全世界都在走这条路,而现阶段,电力是唯一成熟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为潜在车主,我们或许会怀念油车的声浪,但更应该拥抱变化,毕竟,谁不想开上更智能、更环保、使用成本更低的车呢?那么最后一个问题留给各位:当你的下一代问起“什么是加油站”时,你会怎么回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