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有车一族来说,高速公路上的ETC通道,曾经是一个代表着科技与便捷的符号。
想象中的场景是,车辆无需停留,如流水般顺畅通过,将排队缴费的烦恼彻底抛在脑后。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现实却给无数车主泼了一盆冷水。
从莫名其妙被拉入“黑名单”,到关键时刻抬不起的栏杆,再到防不胜防的推销陷阱和注销难题,ETC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捆绑了大量的麻烦,让本该省心省力的旅途,平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波折。
车主们普遍感到,这项技术的初衷是好的,但配套的服务和管理,实在是拖了后腿。
这场关于ETC的集体“吐槽大会”,根源要追溯到几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推广运动。
为了迅速提升全国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的目标,相关部门定下了极高的普及率指标。
据交通运输部公开数据显示,仅2019年一年,全国ETC用户就从年初的不足八千万,猛增至年底的超过两亿,净增长超过1.2亿户。
这种惊人的“中国速度”背后,是各大银行和发行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展开的激烈竞争。
免费安装、赠送礼品、通行费打折等优惠措施层出不穷,工作人员甚至深入社区、停车场、单位进行“地毯式”推广。
然而,过分追求速度和数量,往往会牺牲质量和体验。
在“先装上再说”的粗放式推广模式下,许多深层次的服务问题被掩盖和搁置,为日后车主的种种不便埋下了伏笔。
最让车主感到头疼和无奈的,莫过于“黑名单”机制。
许多车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路顺畅地行驶到高速出口,准备潇洒地通过ETC通道时,却被显示屏上“限制使用”或“账户已进黑名单”的字样拦下。
这种突如其来的状况,不仅让车主本人措手不及,也常常导致后方车辆堵塞,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究其原因,有时确实是车主绑定的银行卡余额不足,导致扣费失败。
但更多时候,问题出在系统本身。
比如,银行系统偶尔出现延迟或故障,未能及时完成扣款,责任并不在车主,但系统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车辆列入黑名单。
更不合理的是解除黑名单的流程。
车主发现问题后,即便第一时间补足了欠款,系统状态的更新却有着惊人的延迟,通常需要等待24小时到72小时才能自动解除。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到三天里,这位车主的ETC设备形同虚设,所有高速通行都必须依赖人工通道。
这种处理方式,完全背离了ETC省时高效的初衷,让车主感觉自己非但没有享受到便利,反而因为一个无心之失或系统故障,受到了不成比例的“惩罚”。
更新绑定信息等操作,也大多要求车主携带证件亲赴线下网点办理,在移动支付和线上服务如此普及的今天,这种落后的服务模式显得格格不入。
除了系统机制带来的困扰,推广过程中的乱象也催生了各种消费陷阱。
不少不法分子打着“官方授权”、“免费办理”的旗号,实则进行着欺诈活动。
他们通常以赠送设备为诱饵,然后要求车主支付一笔数百元的“保证金”或“激活费”,并声称这笔钱会预存到账户中抵扣路费。
许多车主信以为真,扫码付款后才发现,这笔钱根本没有进入任何ETC账户,而是购买了某个闻所未闻的科技公司推出的所谓“会员服务”或“汽车保养套餐”,与高速通行毫无关系。
当车主反应过来时,推销人员早已失联,由于涉及金额不大,跨地区追查困难,多数人只能自认倒霉。
办理时遇到的坑,在注销时则会升级为“迷宫”。
“请神容易送神难”是车主们对ETC注销过程最形象的描述。
尤其对于那些通过第三方代理商办理的设备,注销之路更是充满障碍。
许多代理商在推销时承诺“随时可退”,但在用户签署的电子合同中,却用极小的字体标注着“协议期内(通常为三到五年)注销,需赔付设备成本费”等条款。
此外,跨省办理的ETC也给注销带来了巨大麻烦。
车主可能在北京的停车场办理了ETC,但其发行方却是远在数百公里外的另一省份的机构。
想要注销,就必须联系这个遥远的原发行方,线上渠道往往申请繁琐、响应迟缓,线下办理又不切实际,导致大量ETC设备在车辆易主或车主不再需要后,仍处于无法注销的“僵尸”状态。
面对日益增多的用户抱怨和集中暴露出的问题,监管部门终于下定决心,对ETC行业乱象展开了全面的整治。
交通运输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多个部门,相继印发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细致的规范要求。
这些新规直击痛点,要求所有发行机构必须提升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首先,针对扣费不透明和“黑名单”滥用问题,新规要求发行方必须通过短信、手机App等多种渠道,清晰、及时地向用户推送每一笔消费记录和月度账单。
同时,建立了“黑名单”管理的缓冲机制,对于非恶意的、小额的扣费失败,应先进行提醒,给予用户补缴的宽限期,不得随意“一刀切”地将用户拉黑。
并且,大大缩短了解除黑名单的响应时间,让服务更加人性化。
其次,针对注销难的问题,监管部门强力推行线上注销服务。
要求各发行机构必须提供便捷的线上注销渠道,实现“一次办好”,彻底打破地域限制,让车主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注销。
对于那些隐藏在合同中的不合理收费条款,如高额的设备赔付费等,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清理。
最后,对于市场上的发行乱象,监管也加大了打击力度,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个人随意开展ETC发行和推广业务,从源头上遏制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在监管的强力推动下,各大银行和发行机构纷纷调整策略,优化服务流程,曾经那些让车主头疼不已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这场自上而下的整治,让ETC服务回归了其应有的轨道,也再次证明了,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服务核心,只有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市场的尊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