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路上跑的增程汽车越来越多,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许多新车主的面前:车上的这块电池,到底该怎么充电才最科学、最不伤车?
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尤其是那些刚从传统燃油车过渡过来的朋友,面对这个新鲜事物,总想找个最优解。
一部分人觉得,电池就跟油箱一样,得等它快见底了再去充,这样能减少充电次数,似乎对电池寿命更好。
另一部分人则有“电量焦虑”,觉得电量不满心里就不踏实,所以习惯每天回家就把充电枪插上,必须充到百分之百才安心。
这两种看似都有道理的做法,实际上哪个对电池的伤害更大呢?
其实,从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大量的实际数据来看,这两种极端的操作方式都不可取,长期坚持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电池的健康。
我们先来说说“等电量耗尽再充”这个广为流传的说法。
这个观念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过去使用镍镉电池的时代,那时的老式充电电池确实存在“记忆效应”,如果没用完就充,电池会“忘记”自己的全部容量,导致后续可用电量变少。
但是,现在的汽车,无论是纯电动还是增程车,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包括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它们早就没有所谓的“记忆效应”了。
如果还用老观念来对待新技术的产物,那就会出问题。
当锂电池的电量被过度消耗,比如用到10%以下甚至更低时,电池内部的电压会变得非常低。
在这种低电压状态下,电池内部的化学环境会变得很不稳定,一部分锂离子会失去活性,被“固定”在电极的材料里,再也无法参与正常的充放电循环。
这就造成了电池容量的永久性损失,是不可逆的物理损伤。
这种损伤反映在车主最直观的感受上,就是纯电续航里程的明显缩水。
可能一辆新车刚买来时,充满电能跑150公里,但车主如果经常性地进行深度放电,开到增程器强制启动才去充电,那么过了一年半载,他可能会发现,同样是充满电,车辆显示的续航里程却只剩下120公里甚至更少了。
这凭空消失的几十公里续航,就是为不科学的充电习惯付出的代价,而且一旦损失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这和我们用手机,总喜欢玩到自动关机再充电,结果发现电池越来越不耐用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反过来看,既然不能把电用光,那是不是每天都把电充满到100%就是最好的选择呢?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虽然天天满电能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但让电池长期处于满电状态,对它的寿命也是一种持续的消耗。
我们可以把电池想象成一根橡皮筋,如果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和收缩,它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弹性。
但如果每天都把它拉到最紧绷的状态,并且长时间保持,那么这根橡皮筋很快就会失去弹性,变得松弛。
锂电池也是如此,当电量达到90%以上,特别是接近100%时,电池内部的电压非常高。
这种高电压状态会加速电池正极材料的氧化和电解液的分解,从而增加电池的内阻。
内阻增大,意味着电流通过时遇到的阻力更大,电池的发热量会增加,能量效率也会降低。
更有风险的是,在高电压下,电池负极更容易生长出一种叫做“锂枝晶”的微小晶体。
这些晶体像针一样尖锐,如果生长得过长,就有可能刺穿正负极之间的隔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这不仅会彻底毁掉电池,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有研究数据显示,长期将车辆充满电停放的电池,其内阻的增长速度要比那些将电量保持在中间状态的电池高出不少。
我们平时也能观察到一个现象,尤其是在夏天,当车辆充电到接近满电时,车辆的散热风扇会高速运转很长时间,这就是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努力为处于“高压高热”状态的电池降温,以减缓其老化速度。
这本身就说明,满电状态对电池而言是一种负担。
对于增程车来说,这个问题其实更为突出。
因为增程车的电池容量通常比纯电动车要小,这块“小电池”承担的任务却一点也不轻。
它既要负责驱动车辆行驶,又要承受增程器启动发电时带来的充电冲击。
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电量耗尽后增程器介入的工况下,增程器会以一个相对较高的功率给电池充电,同时电池还要向驱动电机供电,这种高负荷、不稳定的工作状态,对电池的考验比在车位上用慢充桩温柔地充电要严苛得多。
因此,增程车的电池反而更需要精心的呵护。
一些跑网约车的司机就有过深刻教训,为了图方便,长期依赖增程器,很少主动充电,结果车辆使用了两三年后,电池衰减得非常厉害,纯电续航大打折扣,导致日常用车的油耗也比新车时高出不少,最终算下来得不偿失。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增程车主来说,最科学、最能延长电池寿命的充电方式,其实是“勤充浅放”。
具体来说,有几个非常实用的建议。
首先,我们可以在车辆的设置里,将日常充电的上限设置为90%或95%,而不是100%。
这样可以让电池绝大多数时间都工作在20%到90%这个最舒适、最稳定的“黄金区间”,避免了长期处于高电压状态带来的损害。
对于日常通勤距离固定的车主来说,90%的电量通常也完全够用了。
其次,至于什么时候该充电,也不必等到电量报警才行动。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当看到电量剩余20%或30%左右,只要停车方便,就可以随手插上充电枪,让电池及时得到补充。
这种“随用随充”的方式,能让电池的放电深度保持在较浅的水平,极大地延缓了其老化过程。
这里还有一个针对不同电池类型的特别提示。
如果您的爱车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那么建议每个月进行一次完整的充放电操作。
也就是有意识地将电量用到10%以下,然后使用慢充桩将电量完整地充满到100%,并且在充满后继续保持充电状态一到两个小时。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激活”电池,而是为了校准电池管理系统(BMS)。
因为磷酸铁锂电池的特性是其电压在大部分电量区间都非常平稳,BMS很难精确估算剩余电量,定期进行一次完整的循环,可以让BMS重新学习和标定0%和100%的准确位置,从而避免出现表显还有不少电量,车辆却突然“趴窝”的尴尬情况。
而对于使用三元锂电池的车辆,则无需进行这样的操作,只要坚持20%-90%的充电原则即可。
说到底,爱护汽车的电池,就像我们保养自己的身体一样,饿到头晕眼花再暴饮暴食,或者天天都吃到撑得走不动路,都对健康无益。
养成一个科学的充电习惯,温柔地对待这块昂贵的动力电池,它就能以更长的寿命和更稳定的性能来回报你。
这不仅能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从长远来看,省下的更换电池的巨额费用,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