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销量出炉!丰田日产逆势上扬,本田持续低迷

最近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汽车市场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咱们身边聊起买车,以前张口闭口都是丰田省油、本田发动机好、日产大沙发坐着舒服,可现在,话题好像都变成了比亚迪的新技术、问界的新智能、小米的新设计。

这种变化可不是空穴来风,就在刚刚过去的六月份,一份日系三家车企在中国的销量成绩单,可以说是把这个变化活生生地拍在了我们眼前。

6月销量出炉!丰田日产逆势上扬,本田持续低迷-有驾

这份成绩单里,丰田和日产的数据看着还算过得去,有点小小的增长,但本田就没那么幸运了,销量一下子掉了差不多百分之十五,情况看起来相当不乐观。

很多人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难道那个曾经让我们觉得“开不坏”的日系车,真的要被我们自己的国产新能源车给挤到墙角了吗?

咱们先来看看丰田这位老大哥。

从数据上看,丰田六月份卖了十五万七千七百辆车,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能有小幅增长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你要是仔细扒一扒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丰田能稳住阵脚,主要靠两条腿走路。

一条是老本行,像凯美瑞这样的经典燃油车,凭借着多年的好口碑,还是有不少忠实用户的。

另一条腿,就显得有点“识时务者为俊杰”了。

丰田开始放下身段,学习我们国产车的玩法。

比如说,它推出了一款叫“铂智3X”的纯电动车,这款车的核心技术,比如电池和电机,直接就用了咱们比亚迪的。

不仅如此,从研发到设计,都更贴近我们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价格也定在了十万出头的亲民区间。

结果呢?

6月销量出炉!丰田日产逆势上扬,本田持续低迷-有驾

效果立竿见影,订单一下子就冲到了三万辆。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丰田看明白了,在中国市场,光靠老经验是不行了,必须得用中国人喜欢的方式、接受的价格来造车,才能有活路。

但是,丰田是不是就此高枕无忧了呢?

恐怕还早得很。

丰田最引以为傲的混动技术,确实是世界顶尖水平,省油这方面没得说。

可现在的问题是,时代变了,我们买车的需求也变了。

现在的年轻人,坐进车里,可不光是为了从A点移动到B点,他们更想要一个聪明的“伙伴”。

他们希望车子能听懂话,能陪着聊天,导航要精准好用,屏幕要大要清晰,最好还能在等人的时候看个电影、唱个歌。

在这方面,丰田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它的车机系统,反应慢、功能少,跟我们国产车里那些能打游戏、能语音控制一切的智能座舱比起来,简直就像是上个时代的产物。

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也同样落后了不少。

所以,丰田的增长其实是内部“左右手互搏”的结果,一汽丰田靠着降价和新策略销量上去了,但广汽丰田的销量却下来了,说到底还是在存量市场里折腾,并没有真正开辟出新的增长点。

再来看看日产,它的求生方式就更直接、更“悲壮”了,那就是拼命降价。

6月销量出炉!丰田日产逆势上扬,本田持续低迷-有驾

为了在销量榜上留个名字,日产几乎是把旗下的纯电车型当成了“处理品”。

比如那款叫艾睿雅的纯电车,一款合资品牌的中型SUV,起步价竟然降到了十一万九千九。

这个价格,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基本上是在亏本卖,卖一辆亏一辆,纯粹是为了赚点吆喝,让大家觉得“日产还在”。

靠着这种方式,六月份也确实卖出去了六千多辆,但这背后的代价是巨大的。

而日产的顶梁柱,曾经的“家轿神车”轩逸,虽然一个月还能卖两万四千多辆,但和它巅峰时期一个月卖四五万辆的辉煌比起来,已经差远了。

更何况,现在关于轩逸交付慢、质量问题的抱怨也越来越多。

东风日产自己都承认,现在就是在用利润换市场,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能撑多久,谁心里都没底。

最后说说处境最艰难的本田。

如果说丰田还在努力想办法,日产还在拼命挣扎,那本田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还没睡醒。

它的销量结构非常不健康,绝大部分销量,超过八成,都是靠着CR-V、雅阁、皓影这三款燃油车撑起来的。

而在新能源这条全新的赛道上,本田可以说是彻底掉了队。

它陆陆续续推出了六款纯电动车型,可这六款车加在一起,一个月总共才卖了不到六百辆。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6月销量出炉!丰田日产逆势上扬,本田持续低迷-有驾

可能还不如我们国内一些热门新势力品牌一款车一天的销量。

像本田寄予厚望的P7、S7这些新电动车,上市后市场上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完全没有激起水花。

整个上半年,本田在中国的总销量跌了将近四分之一。

要知道,现在国内市场,每卖出两辆车,差不多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了,而本田的电动车市场份额却低得可怜。

你去一些本田的4S店里转转,经常会看到销售人员比顾客还多的冷清场面,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

所以,归根结底,日系车的问题出在哪了呢?

说白了,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护城河”正在被时代填平。

过去,我们买日系车,图的是它的发动机技术好、变速箱平顺、底盘扎实,省油耐用是它们最大的标签。

但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今天,评价一辆车好坏的标准已经完全变了。

我们中国车企抓住了这个机会,开辟了一条新赛道,我们的“新三大件”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变成了聪明的智能座舱和可靠的辅助驾驶系统。

这就好比当所有人都开始用智能手机的时候,诺基亚还在炫耀自己的手机多么结实耐摔一样,它的优势还在,但已经不是大家最关心的点了。

更要命的是价格,当比亚迪能把一款技术先进的混动轿车卖到七万九千八的时候,你让配置又低、智能化又差的日系车怎么去竞争?

降价吧,利润没了,企业受不了;不降价吧,市场没了,消费者不买单。

丰田和日产现在靠着大幅度优惠换来的这点增长,其实是在透支自己的品牌价值和未来。

而本田,似乎连降价这把刀都快挥不动了。

如果它们不能尽快在电动技术上追上来,在智能化上补足短板,把价格打到更有诚意的水平,那么在未来的汽车市场里,我们恐怕真的会越来越难看到它们的身影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