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让不少关注商用车或者想买个大空间车的朋友们议论纷纷。
说的是上汽大通推出了一款新车,叫2025款大拿V1+,听名字挺霸气。
但这车一公布价格,很多人就有点看不懂了,起步价16.38万元。
大家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花十六七万,买一台‘面包车’?”毕竟在咱们老百姓的印象里,这种方头方脑、拉人拉货的车,价格一般都比较亲民,怎么这一下就卖到这个价位了呢?
是厂家对自己的产品太自信了,还是说这台车确实藏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真本事,值这个价钱?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把这台大拿V1+里里外外看个明白,看看这钱到底花得冤不冤。
首先,咱们得明确,这次上市的是大拿V1+系列里的两个新成员,官方称之为“多功能版”,一个是长轴低顶的,卖16.38万元;另一个是长轴高顶的,贵三千,卖16.68万元。
这两个版本都是纯电动的。
从名字里的“长轴”和“多功能”这两个词,我们大概就能猜到,它跟我们平时在街上看到的那种小尺寸、纯拉货的微面,可能不是一回事。
我们先从个头儿说起。
这台大拿V1+的尺寸可一点都不“微”。
它的车长达到了5米25,轴距有3米45。
这是什么概念呢?
大家熟悉的别克GL8,车长也就5米2出头,轴距不到3米1。
也就是说,这台大拿V1+比GL8还要大上一圈,内部空间自然是相当可观的。
它提供的两个版本,低顶版车高1米96,这个高度设计得很巧妙,意味着它可以轻松进出绝大多数城市的地下车库,对于在城市里跑业务、接送人来说非常方便。
而高顶版车高直接达到了2米18,一个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在车里基本可以站直了活动,这种空间感就更强了,特别适合需要频繁在车内走动或者改装成小型移动工作室的场景。
所以,从体格上讲,把它简单归为“微面”已经不太准确了,它更像是一台轻型客车或者说大尺寸的MPV。
再看它的长相。
作为一台新能源车,它的前脸设计很跟得上潮流,是全封闭的,没有传统油车那个大大的进气格栅,看起来很简洁,也表明了它电动的身份。
两个大灯用一条黑色的装饰条连起来,显得挺精神。
车身侧面,它用的是单侧滑门,这在拥挤的停车场或者狭窄的街道边临时停靠时,开关门就方便多了,不用担心碰到旁边的车或者障碍物。
车尾是对开式的门,就像我们家里的双开门冰箱一样,开口特别大,无论是往里放行李,还是装卸一些工具设备,都比那种向上掀起的尾门要省力、方便得多。
接下来我们坐进车里感受一下。
很多人会觉得这种工具属性强的车,内饰肯定好不到哪去,到处都是硬邦邦的塑料。
但大拿V1+在这方面做得还真不错。
车内用了两种颜色的搭配,一下子就让整个车厢的氛围活跃起来,少了那种沉闷的工具车感觉。
方向盘是两根辐条的,造型比较独特。
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换挡方式,它用的是“怀挡”,也就是换挡杆设计在方向盘后面。
这种设计一般在奔驰车或者一些美系豪华MPV上比较常见,好处是把传统档把占用的中央通道位置给省出来了,主驾驶和副驾驶之间就变得非常通透,人可以很方便地从驾驶位走到后排去,这对于需要车内前后走动的用户来说,体验感提升非常大。
配置方面,它也一点不含糊。
像什么大灯天黑了自动亮、后视镜带电加热下雨天不起雾、不用掏钥匙就能进车、7英寸的液晶仪表盘还集成了倒车影像、倒车雷达、胎压监测这些功能,它都给配上了。
这些配置在咱们的家用车上可能很普遍,但在一台偏商用的车型上能给得这么齐,说明厂家在设计它的时候,确实是把驾驶员的感受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他们希望开这台车的人,不光是完成工作任务,整个过程也能舒服一点,轻松一点。
当然,作为一台电动车,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它的动力和续航。
这台大拿V1+用了一台最大功率120千瓦的电机,换算成马力大概是163匹。
这个动力对于驱动这样一台大家伙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充沛了。
尤其是在城市里起步、加速,电动机那种瞬间爆发的动力,会让它开起来感觉非常轻快,比很多同级别的柴油车要灵活得多,就算满载了也不会觉得没劲。
电池方面,它用的是64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
这种电池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选择,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稳定,循环寿命长,不容易着火,非常适合商用车这种使用强度高、对可靠性要求苛刻的场景。
续航里程上,低顶版能跑405公里,高顶版因为高一些,风阻大一点,续航是390公里。
这个续航水平对于大多数应用场景来说是完全够用的。
比如说,你是个做装修的小老板,每天带着几个师傅,拉着工具材料在城里跑几个工地;或者你开个小公司,需要一台车接送员工上下班或者去机场接客户;再或者你是个体户,做点小商品批发生意,每天在固定的区域内送货。
对于这些需求,跑一天下来基本没什么压力,晚上回到家或者公司场院里,接上充电桩充一夜电,第二天又是精神满满的一天。
最关键的是,用电的成本比烧油要低太多了,一年下来光是能源费用就能省下一大笔钱,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这省下来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分析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个价格问题。
确实,市面上也有一些其他的纯电“面包车”,比如五菱扬光、吉利远程星享V等等,它们的价格区间确实要低不少,很多顶配车型都到不了16万。
但关键的区别就在于“定位”不同。
那些车型更多的是强调“货运”属性,主要任务就是拉货,空间设计、内饰配置、乘坐舒适性方面都会做出一些妥协,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而大拿V1+这次推出的“多功能版”,明确提供了6座或7座布局,它的核心任务从“拉货”变成了“拉人”,或者说是“既能拉人也能拉货”。
它瞄准的是一个更细分的市场,服务的客户群体是对车辆品质有更高要求的人。
它不仅仅是一台简单的生产工具,更是一个能提升商业形象、兼顾人员乘坐舒适性的移动解决方案。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介于传统货运VAN和高端商务MPV之间的一个新物种,它用造乘用车的理念和标准,来打造一台商用车,满足了市场上那部分既要实用性、又要一定体面和舒适度的用户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它的价格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