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驾照,不管是老吴还是隔壁小李,开口下意识先提C1。家用轿车、SUV这些,一本C1基本都包圆。可上周,楼下修车铺那师傅端着泡面跟我嘟囔:你还真别小看现在的电动车,弄不好C1可不都能整得了。邻居张阿姨偷笑,说前阵子儿子被交警拦下问证,尴尬得很。
这事儿确实说起来刁钻。表面上小电驴轻快、买菜捎娃方便得很,可真要涉及上路该拿什么证,门道比多数人想的多。其实电动车细分起来,远远不是“要就有、不要白搭”的事。冷不丁你C1出门,警察叔叔一查,也能好家伙给你个“准驾不符”。
有意思的在这了。有种最普通的电动自行车,城东修理铺老孙头讲过,他们每年检测不少,啥标准?全车不许超63公斤,速度死死卡在25迈以内,你跑快了马上就不对型。合规国标车戴上头盔上好牌,这类咱们谁都不管你拿什么本,压根儿不查。老张的姑娘大学骑的就是这款,他爸从未操心被查证。
不过小道消息也有,异地跨省牌照可能遇到麻烦。前两天陕西来的快递哥在小区门口就被喊下来,他的电动车明明装得挺规范,偏牌照不合格,结果折腾一下午,最后让人家回原籍重办才放行。这就是“非机动车标准”地头蛇横,连交警都叹气。
再说那种过渡期里的“非标车”,其实就是国标没赶上改换,地方就给留了口子。挂临时牌上路还不算违规。我的摩的司机朋友前几年还糊弄过,其实那车早就超标,头上顶个写着“临时”两字牌照,有半年左右缓冲期,抓住还能混点时间。但现在一过了期限,十有八九便被扣车处理,临时代行权就像老房子的土墙,顶多撑一季。
共享电动车,近年可火了,地铁口一排排停着。有次下班我嫌步行远,扫码开走一辆。那种车子后台都管得死,不用自个儿操心上牌。头盔挂把手上,系统还不让你骑出指定区域,超范围电源就断了。用师傅的话说,运营公司比咱自家小区还精明,邻居经常抱怨骑到某商场电自动刹停,硬生生推回起点。你就算拿的证再多,跟这车没关系,归属的范围死板得很。
但有些类型可不玩虚的。以为有C1就能玩转一切?别闹。城北巡警暗访那回,专逮轻便电摩,速度动不动就三四十码,声音比老式助力车还响。师傅叼着烟讲笑话,“F证、E证才行,纯靠C1只能看热闹。”考这样的证还得单独报名,老赵当年增驾,光装备考试的钱花了不少。
至于三轮电动车——菜市口老年人常骑那种。以前随便跑,近几年抓得很严,只要涉电三轮车型,D证才让上路。偷懒用C1一开,被查一次直接九分而且面子丢大了。听老范讲,有次他乡下带货回城,交警叫停一查,“这三轮不是你能开”,闹心。
还有种误区,很多人觉得原厂慢点没事,动了歪念头要改。朋友圈有人晒自制“破解限速”攻略——嘛意思?小电驴本来25迈,加个电池立马报35,甚至有的车主为了拼续航,铅酸蓄电池私改成锂电池。哥们看着过瘾,碰上交警就烦。只要被认定为非法改装,一律往摩托车管理上靠,到那时你C1证在手也没用,责任全自己背,搞不好还要扣车罚款。
讲个冷门配置——市面有一部分电动自行车用的“带助力自恢复断电系统”。师傅说骑的时候如果检测到你超速,电机会自动断电,然后助力模块软着陆。有车主吐槽,说新买的车下坡一溜烟突然掉电,差点摔。其实查了说明,这就是电控怕你违规,暗地电子限速。
有的城市还弄了所谓的“电子围栏”技术,像郑州、无锡推行多年。你骑共享车,想拐出预定区域,立马车轮加锁,直接推都费劲。电动车行业群里曾经热议,这法子对市郊小巷道不咋友好,真着急时还得打的。
再讲个事故,前段日子楼下小孩骑着父母电动三轮,没驾照结果在巷口拐角撞了辆停路边的小轿车,双方各说各的,交警一句话,“准驾不符全责”,人家保险也不赔。家长这才后悔考驾照时只顾着C1,没给娃防备三轮。
本地有车友闲聊,说带车把暖风、USB快充的电动自行车才是“刚需”,可其实这些配置,在有些地方属私人加装,真严格查起来连行驶证也未必过关。路面巡逻的民警经常说,这种小改造,冬天用着舒坦,碰上事故“一查一个准”。
其实朋友里有人考过F证,说比C1考试更绕。场地考核要求低速穿桩、急弯回转,豪车老司机反倒一开始栽了跟头,习惯自动挡习惯了,转到摩托规矩结果傻了眼。
提个业内的趣事:业内盛传,将来新国标落地,部分高性能电摩厂商正计划退出小城市场——因为规则硬,合规成本一高,生意不好做。老张调侃,自己那辆去年买的高配车,猜测再过两年估计要变收藏品了。
昨天晚上车友群里还发起投票,究竟需要增驾啥证,各版块讨论得热火。有人晒着自己的F证、D证,有人调侃自家老头直到现在连自行车都骑不好,讨论气氛热闹得很。
至于车子的去向?前几天二手车市场收了不少贴着“国标退出”大字的老电动车,标价便宜得出奇,都在等明年国标严查后看看能不能当废铁卖点零件。这事说起来冤得很,但潮水一变,老物件总有人收拾,有人发愁。
(整文涉及部分驾驶规划及法规条文口述参考自交警大王桥中队实地查验,部分细节引自宁波本地电动自行车维修群多名老车主分享,若有变化还得持续留意各地区政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