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的SUV市场,上演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戏码:燃油车意外翻身,前十名占6席,吉利星越L以超2万辆的成绩力压特斯拉Model Y夺冠;而新能源车仅7款挤进前20,曾经称霸的Model Y销量跌破2万大关。 这场冷门逆袭背后,是市场风向的悄然转变,还是消费者用钱包投出的真实票选?
燃油车“回光返照”? 前20名占13席,星越L成最大黑马
在4月SUV销量榜单中,燃油车成了最大赢家。 前20名里燃油车占据13个席位,吉利星越L更是以21,589辆的成绩登顶,成为当月唯一销量破2万的车型。 这一数据直接碾压了特斯拉Model Y的18,742辆,终结了后者连续数月的冠军地位。
星越L的爆发并非偶然。 从配置看,其全系标配2.0T发动机、L2级辅助驾驶和8155芯片车机系统,顶配价格却压到18万元以下。 对比同价位的Model Y后驱版(定价26.39万元),星越L的性价比优势成为关键。 一位4S店销售透露:“最近来看车的客户,一半以上是冲着混动和纯电来的,但最后下单时却选了燃油版,理由是‘技术成熟,维修便宜’。 ”
燃油车的强势还体现在榜单中段。 奇瑞瑞虎8以12,307辆排名第11,哈弗大狗、大众探岳等车型销量均破万。 就连一向低调的丰田锋兰达也以11,892辆冲进前15。 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燃油车降价清库策略奏效了,比如途观L终端优惠超5万,CR-V混动版比纯电便宜近8万,消费者很难不动心。 ”
新能源哑火:Model Y跌下神坛,比亚迪“宋家族”苦撑门面
与燃油车的风光相比,新能源SUV在4月的表现堪称惨淡。 前20名中仅有7款新能源车型,特斯拉Model Y更是自2023年以来首次单月销量不足2万辆。 一位特斯拉门店负责人坦言:“4月进店量比3月少了三成,很多人转而关注刚上市的燃油车。 ”
比亚迪成为新能源阵营的“独苗”。 宋Pro DM、宋PLUS DM、宋L DM三款车型合计贡献了3.8万辆销量,但单款最高排名仅为第14位。 问界M9以10,522辆排名第19,理想L6勉强守住第8名(13,208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车型的销量多依赖限牌城市——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贡献了新能源SUV 72%的订单量。
中低价位新能源车型的处境更为艰难。 银河E5销量仅8,307辆,零跑C11不足7千辆。 一位经销商透露:“15万以下的新能源SUV库存周期已拉长到2个月,比燃油车多了一倍。 客户普遍担心电池寿命和保值率,尤其是二三线城市。 ”
谁在买燃油车? 下沉市场与“务实派”成主力
燃油车的逆袭,与消费群体的变化密切相关。 从区域数据看,三四线城市贡献了燃油车65%的增量,而这些地区充电桩覆盖率不足30%。 一位河北廊坊的星越L车主直言:“我们小区装不了私人充电桩,加油站5分钟搞定,为什么要买电车? ”
“务实派”消费者的回归也推动燃油车回暖。 在杭州从事IT行业的张先生算了笔账:“Model Y后驱版26万,星越L顶配才17万。 差价够加9年油,每年跑2万公里根本亏不了。 ”类似案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开燃油车比电车更省钱的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次。
豪华车遇冷:宝马X5跌至51名,沃尔沃XC60仅卖5千辆
高端市场同样寒意逼人。 宝马X5以5,837辆排名第51,沃尔沃XC60(5,902辆)甚至不及哈弗大狗(11,203辆)的一半。 奔驰GLC、奥迪Q5L等传统豪强均未进入前50。 业内人士分析:“经济型车型降价抢走大量客户,而高净值人群更倾向于选择仰望U8、理想MEGA等百万级新能源车。 ”
二线豪华品牌的处境更尴尬。 凯迪拉克XT5销量跌破3千辆,林肯航海家仅卖出1,827辆。 一位上海经销商苦笑道:“现在进店客户开口就问‘有没有混动版’,但我们的纯油车优惠已经给到8折,还是没人买单。 ”
暗流涌动:价格战白热化,混动车型成新战场
在这场燃油与新能源的拉锯战中,混动车型正在悄然崛起。 吉利星越L的油电混动版本贡献了该车系35%的销量,本田CR-V锐·混动以10,988辆排名第16。 就连一向保守的大众,也在4月推出途观L插混版,起售价直降3万元。
价格战的硝烟已蔓延至每一个细分市场。 比亚迪将宋Pro DM的起售价下调至11.98万元,比2024款便宜2.5万;特斯拉则被曝计划在5月推出Model Y改款,后驱版可能降价至24.99万元。 一位供应链人士透露:“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比去年跌了40%,车企成本压力减轻,但谁都不敢轻易涨价。 ”
消费者用脚投票:要“冰箱彩电”更要真实续航
市场的冷热交替,暴露出新能源车的软肋。 某汽车论坛的调查显示,61%的潜在车主因“冬季续航缩水”放弃新能源车,24%担心“换电池比买车贵”。 一位长春的Model Y车主吐槽:“官方标续560公里,冬天开暖风实际只能跑280公里,回老家还得租燃油车。 ”
反观燃油车,正在用“保守创新”留住客户, 2025款RAV4荣放新增了CarPlay全屏投射和座椅通风功能,博越L则把油箱容积从55L扩大到60L。 一位车企产品经理坦言:“现在搞大屏、激光雷达不如多给点实用配置,消费者要的是省心,不是噱头。 ”
沉默的大多数:中后段车型生死挣扎
在榜单的31-347名区间,超过200款车型月销不足千辆。 捷途X70(5,987辆)、红旗HS5(4,312辆)等曾经的爆款风光不再,马自达CX-5甚至只卖出891辆。 部分品牌已启动清仓——北京现代ix35降价4.8万,雪佛兰探界者终端价跌破12万。
边缘品牌的退出加速进行。 猎豹汽车、众泰等企业被曝暂停SUV研发,宝沃汽车更是在4月申请破产重组。 一位行业观察者感慨:“这场淘汰赛没有中间地带,要么挤进前20名活下去,要么卷铺盖走人。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