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拥有某样东西时,内心波澜不惊,可一旦失去,才惊觉它的无可替代?对我而言,初代本田飞度就是这样一段难忘的回忆。
故事回溯到2005年,那时我还在校园求学。尽管家中已有一辆第二代福特蒙迪欧,但这款略显沉闷的中级轿车,实在难以满足日常家用的多样需求。于是,家里决定添置一辆实用的代步车——初代本田飞度1.5L CVT自动版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在那个汽车知识尚未普及的年代,多数人对汽车的认知还停留在“日本车=车身轻薄且省油”的层面。我们家选择飞度,也仅仅是看中它价格亲民,日常使用成本低,即便有些磕磕碰碰也不会太心疼。
此后的六年时光里,这辆飞度默默承担起了家庭“勤务兵”的角色。无论是采购日常食材,还是搬运大件物品,脏活累活统统交给它。那时的我,并未觉得这辆车有何特别之处,只知道它油耗经济、动力充沛,操控起来得心应手,装载能力更是超乎想象,而且几乎从不需要维修。在当时的认知里,汽车本就该如此。直到后来,家里为了换新车将飞度出售,而我也踏入汽车行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车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被卖掉的那辆飞度,竟是如此出类拔萃。
如今,提起飞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第三代的GK5。但在我心中,初代GD3才是无可超越的经典。2001年,本田秉持着打造一款极致实用小型车的理念,希望能全方位满足家庭用车需求。在没有过多市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本田凭借自身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积累,推出了飞度,而这款车一经问世便迅速畅销。与那些追溯历史能聊到上个世纪的经典车型不同,飞度的成功故事,就是这般直白且纯粹。
现在不少人将飞度与“平民超跑”划等号,可实际上,初代飞度诞生之初,并没有这样的定位。它的设计初衷,仅仅是为了让全球的家庭主妇都能轻松驾驭、便捷使用。那么,本田的工程师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答案就藏在“空间”二字之中。
对于一辆轴距不足2.5米的小型车而言,想要拓展车内空间绝非易事。但本田的设计师凭借天马行空的创意,将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现实。他们在初代飞度上极致运用了本田的MM理念——机械空间最小化,乘员空间最大化。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设计师是如何在有限的车身尺寸内,创造出惊人的空间表现的。
首先,他们创新性地将飞度设计成1.5厢车的形态。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两厢车的布局,模糊了发动机舱与乘员舱的界限。A柱尽可能向前延伸,大幅增加了乘员舱的纵向空间;同时,发动机舱被压缩到最短,减少了对乘员舱的占用。为了弥补发动机舱容积的减少,设计师将机舱后部向上抬高,巧妙地平衡了空间分配。
发动机舱如此紧凑,各种零部件真的能合理布局吗?当你打开引擎盖就会发现,本田的设计师简直就像玩俄罗斯方块的高手。机舱内的每一个部件都排列得井井有条,没有丝毫空间浪费。
此外,与同级别车型相比,飞度的车身高度略高,这一设计进一步拓展了车内的垂直空间。初代飞度圆润饱满的车身造型,乍看之下有些类似面包车,按常理来说,这种外观可能不太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但本田设计师的神来之笔——可爱俏皮的前脸设计,瞬间赋予了它时尚灵动的气质,吸引了众多女性和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初代飞度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打破了国内两厢车销量不如三厢车的固有局面,可以说,国内消费者真正开始接受两厢车,正是从初代飞度开始的。
对空间的挖掘,仅仅从车身结构入手还远远不够,飞度令人惊叹的底盘布局才是精髓所在。飞度采用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悬架,这是节省底盘空间的常见设计。而它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大胆地将油箱从传统的后置位置,前移至前排座椅下方。这一改变,为后排座椅腾出了大量可用空间,也造就了初代飞度最亮眼的设计——魔术座椅。
魔术座椅拥有多种灵活的变换方式:将后排座椅放倒,就能得到一个宽敞的储物空间;折叠后排座椅的座垫,不仅不会影响后备箱容积,还能创造出一个高度可观的储物区域,甚至能轻松容纳一辆自行车;就连前排座椅也可以完全放倒,变成舒适的躺椅。由此可见,初代飞度的MM设计理念具有多么强大的影响力,其出色的载物能力,甚至能与微型面包车相媲美。记得当时家里搬家,洗衣机都是用这辆飞度运输的。
既要具备强大的载物能力,又要保证燃油经济性,这就离不开高效的发动机。于是,大名鼎鼎的1.3升i-DSI和1.5升VTEC发动机应运而生。1.3升i-DSI发动机每个气缸配备两个火花塞,以此提升燃烧效率;1.5升VTEC发动机则通过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技术,兼顾高低转速下的热效率。这两款发动机的设计目标高度一致:在确保满载时动力充足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油耗。此外,它们还带来了额外的惊喜:一是空调制冷效果强劲;二是当车辆空载时,充沛的动力足以让人体验到驾驶的乐趣。对于一辆整备质量仅1吨左右的小型车来说,1.5升车型107匹的最大马力,足以在城市道路上自由驰骋。如果驾驶的是5挡手动版本,在5000转时换挡,还能感受到明显的推背感。要知道,当时1.4升的大众Polo整备质量达到1.1吨,却仅有75匹马力,与飞度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这些优势,也为飞度在后续发展中成为“平民超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初代飞度强大的动力性能,某种程度上算是意外之喜。它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保障载重能力,却意外地满足了不少人对驾驶乐趣的追求,也算是歪打正着。
初代飞度的另一大优势,体现在出色的底盘调校上。同样是出于满足载重需求的考量,飞度采用了偏硬的悬架和轮胎。这种调校不仅为车身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有效抑制了因重心较高带来的侧倾问题,还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再加上较短的轴距和CVT变速箱灵敏的响应速度,飞度在城市道路中穿梭自如。记得那时,我最爱驾驶飞度在繁华的闹市区行驶,那种灵活畅快的驾驶感受,让人成就感十足。
除此之外,初代飞度就是一辆简约至极的车型,没有过多华丽的配置。但也正因结构简洁,设计师得以充分利用车内每一处空间,打造出丰富的储物格。副驾下方的开放式储物格、收音机下方的储物槽、排挡前方的储物空间,还有门板上的储物格等等,处处都体现着“空间至上”的设计理念。
第一代飞度自上市以来,迅速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日本、巴西、中国、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六个国家的工厂相继投产,不同版本的车型销往世界各地。在我看来,后续推出的几代飞度,都难以复刻初代的经典韵味。如今的飞度,似乎被“平民超跑”的标签所束缚,逐渐偏离了实用至上的初心,沦为市场需求的产物。
我想,本田或许应该铭记:初代飞度的运动基因,源自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正因如此,它才配得上“平民跑车”的称号。而如今,当过分强调运动性能时,反而丢失了最本真的特质,也让我们这些老车主倍感遗憾。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我们这些念旧的人来说,与其关注如今五花八门的新车,倒不如好好保养曾经的老伙计,重温那段纯粹的汽车时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