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座城市燃油车被限行,新能源车却享双重特权:月省2000元背后的产业博弈与车主选择困局
上个月去4S店保养,销售小哥又开始推销新能源车。说实话,以前我对这玩意儿挺抵触的,总觉得不靠谱。可这回聊下来,发现情况好像真变了。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路上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我这小区停车场,去年还清一色的燃油车,现在绿牌子都快占一半了。仔细一打听,原来是政策变化太快——全国已经有89个城市对燃油车限行,新能源车却畅通无阻。
这待遇差别确实有点大。我一哥们在深圳开滴滴,原来那台凯美瑞因为限行,每个月至少少跑三四百公里的活儿。后来换了台比亚迪,不仅限行问题解决了,电费还比油钱便宜不少。他算了笔账,一个月能省2000多块,这还不算各种停车优惠。
续航这事儿,可能没那么玄乎
说到续航,我专门找朋友借了台汉EV试了几天。这车标着716公里续航,我从北京开到天津来回,全程高速加市区,最后显示跑了660多公里才充电。考虑到开空调、音响什么的,这成绩还行。
冬天我又试了次,零下十几度,暖风开着,续航确实打折,但也能保持个78%左右。对比我那台X3,一箱油也就800多公里,这差距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大。
充电速度倒是让我挺意外的。小鹏那个超充站,480千瓦的桩子,我亲自试过,10分钟真能补300公里。比我去加油站排队、付款的时间还短。现在这种超充桩到处都是,国网说核心城市基本5公里就有一个。
智能化确实不是噱头
最让我服气的还是那些智能功能。理想L9我开过几次,那个辅助驾驶真不是摆设。上海那些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系统判断比我还准。数据说成功率98%多,这比一般司机表现都好。
那套激光雷达加芯片的组合,600米外有个小石头都能识别到。我那台BBA的ACC雷达,200米外就基本瞎了。虽然不能说完全信任,但确实能减轻不少驾驶疲劳。
性能方面更别提了,极氪那台FR版,2秒出头破百,我开过的超跑都没这么变态。四个电机分别控制四个轮子,可以原地掉头,这是发动机物理上做不到的事情。
经济账其实很好算
很多人觉得新能源车买着贵,用着便宜。仔细算算,或许买的时候也不算贵。购置税直接免了,相当于车价打九折。像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燃油车牌照几万块一张,新能源车免费拿。
我那哥们开网约车的,换车半年多,每个月因为不限行多接近50单,一天多赚300块左右。扣掉车贷,基本持平,相当于白用车。
保险确实比燃油车贵点,大概18%的样子,但电费便宜太多了。一度电几毛钱,比一升油便宜好几倍。算下来6年用车成本能省5万多,这还不算各种维保费用。
基础设施建设真够快
以前最担心的就是充电问题,现在感觉好多了。全国充电桩已经接近700万台,平均2.4台车配一个桩,这比例已经超过欧美了。
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都有充电桩,国庆我跑了趟长途,充电等待时间也就40多分钟,比前几年那种排队2小时强太多。蔚来的换电站我体验过,4分半就搞定,确实挺快。
有些功能挺实用,比如那个V2L外放电,露营的时候能给电磁炉、音响供电,燃油车肯定做不到。还有远程开空调,夏天上车前先降温,冬天先预热,这体验确实不错。
技术发展速度有点快
听说宁德时代要搞500Wh/kg的新电池,续航能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也快量产了,2025年可能就能买到。
还有个V2G技术,车子可以往电网卖电,据说一年能赚4000多块。虽然现在还没普及,但这个趋势挺明确的。
怎么选还是看需求
说了这么多,其实选车这事儿还是得看个人情况。如果你在限行城市,用车比较频繁,新能源车的优势确实明显。充电设施现在也够用,长途出行基本不用担心。
但燃油车也有自己的优势,加油快、保值相对稳定,短期内这些还是存在的。
我个人倾向于再观望一段时间,毕竟技术发展这么快,说不定过两年又有新的变化。不过如果现在真要买车,我可能会考虑新能源了。
毕竟买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彰显什么。哪个更方便、更省钱,选哪个就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