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买车像买矿泉水,修车难换零件,二手车保值低

买车这事儿吧,说起来就像相亲——你走进一圈鲜花绿草,结果发现最终得牵手和你一起啃糠咽菜的,是那根你以为能活八百年的棒槌。想想也讽刺,科技进步了,买车反倒像买矿泉水,喝一瓶少一瓶,扔了还有点环保压力。

新能源买车像买矿泉水,修车难换零件,二手车保值低-有驾

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那些厂家的脑回路,你总怀疑是小时候被五金店老板骗过的。老一辈的车吧,出毛病了,你还能找个师傅修修补补,毕竟铁皮一块,螺丝拧一拧。现在倒好,新能源汽车直接走上了一次性路线。这不是我胡说八道,大家可以想一想,你这车一出厂,就是高度集成,什么11合1、13合1,赛博朋克带点魔幻现实主义,感觉下一步就该打包和你发配火星了。

新能源买车像买矿泉水,修车难换零件,二手车保值低-有驾

别说修车,你想换点零件都难。以前说壳坏了补壳,电池坏了换电池包,现在呢?你摸一摸,车和电池粘成一个整体,C…T…B,听起来像什么高科技考试认证,实际就是高度一体,牛皮胶水都没那么粘,大猩猩都拆不开。电池一坏,整车扔掉得了。你要是说想小修小补点什么,厂家估计都笑出了声,差点没捶桌子喊你爷爷。

再说内饰电子件,以前车坏了,就是哪个皮带松了变速箱坏了,去汽修店大师傅一顿扳手搞定,现在呢?全是芯片、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恨不得按上《黑镜》都觉得不够用。科技是飞跃了,维修费也能直接给你飞跃到太空轨道。假如哪天软件不更新,摄像头罢工,系统一崩,整台车立刻变雕塑,直接给广场艺术品添砖加瓦。

而且这东西零配件升级得比你手机还快,去4S店修个摄像头,师傅都在后厨炸鸡腿,零件没了。比如你前年买的新能源车,三年后需要修点啥,一查库存,厂家大手一挥:售后没存货,新款都升级GPT-8.5了,谁存你上古遗物?你这一台手机更新都跟不上,更别说车,汽车厂商存货是不可能存的,毕竟他们的现金流,还得先交饭店的赊账。

说到二手车,燃油车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新能源车二手市场,那叫一个“静悄悄”,好像你卖的不是车,是一坨淘汰下来的电饭煲。两三年以后,原价一半都不好意思开口,因为车商也不是挖矿的,谁买谁就是新晋慈善家。您说为啥?谁也担心买回去开不了两年就彻底报废,钱送厂家还得倒贴修理工。新能源车二手保值率低得可怜,还不如开个油车自己心里踏实。

更别提修不起了,油车最次还能做做保养,花点小钱。新能源车但凡核心坏个啥,维修单子一亮,比医院做肠镜还长。就差在明细里写上一句:建议你换一辆新车,辅助治疗。也怪不得现在修车的师傅都下岗种菜去了,曾经一身绝活,现在只剩张养老医保卡。

有人说了,别抱怨了,新能源车环境友好。说得好像修不了扔了还能成植树节工艺品似的。环保是环保了,可厂家的环保是“你赶紧换新车吧”,咱的环保是钱包见底,最后人人做铁公鸡,石头里榨油。电池报废,拆都不好拆,想环保还得你先付焚烧费,这卷得都已经把生态文明写进售后合同了。

于是,买车的乐趣突然变成了薅羊毛——买最便宜的,开到不想开为止,坏了直接丢,千万别心疼。你说让我开十年?十年以后还不如自行车智能。也别说啥提前还贷,年年都在提前还命。

新能源买车像买矿泉水,修车难换零件,二手车保值低-有驾

更逗得是,有些广告还在那儿鼓吹科技创新,用户体验升级。我寻思咱是买了个车,还是上了个知识付费的课?有点意思:你付钱,学会如何快点把车报废。厂家倒省心了,不用管售后,主打一个“杀鸡取卵”,不如直接改名叫“鸽子牌汽车”,反正出了事就飞了。

车本来是家用致富工具,现在倒像高档易拉罐。开得起的时候风风火火,坏了就怕修不起。有时候看那些新能源宣传片,心想,技术真强——强到让你用不起。以前看什么特斯拉拆解片觉得叼炸天,现在真有什么毛病,你弄得动?遇到问题除了寄希望于遥远的售后,你基本只能靠上香祈福。

现如今买新能源车,最好心理准备到位:既要接受“岁月静好”,更要学会“岁月静悄悄”。三五年后零部件一升级,你的车就变艺术品。新能源一年一小升级,两年一大焕新,三年一换主板,五年一轮回,你车还没走几万公里,厂家的版本号已经拐了好几个弯。

朋友说我消极,不懂进步。可你别忘了,修不起才是最大进步:省下修车的钱,直接换老板的余额宝。以前说什么工业创新是让大家生活更好,现在这个创新就是让你钱包抖三抖,买的时候忍一忍,修的时候算一算,最后才明白“聪明人不买新能源”的共识怎么来的。

当然也别光埋汰厂家,人家也有难处。零配件越集成越赚钱,卖车比修车强。要是你车坏了修得起,他们还怎么拉新用户?但是这买卖得讲究厚道点,别搞得国人都成了“用车焦虑症”患者,早上一想开车,晚上做长夜无梦。不信你去网上搜搜新能源维修论坛,那叫一个鬼哭狼嚎,隔着屏幕都觉得钱包抽筋。

我倒总结过,最稳妥的新能源用法,买最便宜的,上路猛蹬油门,能开几年算几年,哪年坏了哪年哭,不求长命百岁,但求落地有声。报废归报废,别心疼,反正下一个新款早就赶来了。买个新能源,活成了互联网短视频,快进到高潮,来不及伤感。

要说中国制造,折腾到这地步也挺不容易。这速度、这迭代,快成半导体行业了。厂商个个活得比互联网产品经理还焦虑,三天一小改五天一大变,谁敢存老件,妥妥现金流紧张。一想到这,不禁感慨,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售后,心里估计比过山车还刺激,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什么型号要你下岗。

现在车商连保值率都不敢拿去宣传,营销词都快憋成抽象艺术。你去店里问能开几年,销售员支支吾吾跟说相声似的:“放心买,耐用得很!”“要是坏了呢?”“坏了我们再给您推荐升级换代的,下次不用加价!”那劲头,仿佛你买了个共享单车,骑顺手了也好,丢路边了也不用心疼,这环保畅快是让厂家减负,不是让你省钱。

身边人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别买太贵的新能源汽车,买最便宜的,开到死拉倒,省得让钱包陪着你殉葬。毕竟,清明节的人和清明节的车,都得提早规划。也有人等着技术突破、政策改变、厂商良心发现。兄弟,拜托,技术突破你等得起,钱包可没那么坚强。

最后劝告,“一次性消费”就别指望百年好合了,新能源车这玩意,和你初恋差不多,过几年自然笑着说再见。想要长相厮守?那得等厂家修炼成精,再回来找你续前缘。要说新能源的未来,大家都信,总得有人先掉头发再说。

反正我现在只说一条,买最便宜的,能跑多少是多少,出问题报废,不用肉疼。至于深度体验、环保情怀,那是厂家和KPI的事儿——我们买车,不过就是给地球添点热闹。总之,你要是同意,咱们就一起点个赞,不然就下次见,看谁比谁先经历一次性的人生。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