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上海一辆理想MEGA在正常行驶的时候,底盘突然传来爆炸异响,接着在10 秒内火势就蔓延到整车,最终被烧成空架。过程中,后排电动车门无法立即开启,但还好车主通过副驾驶车门成功逃生,无人员伤亡。
结合前段时间小米 SU7 Ultra 碰撞起火、途观 L 插混自燃的事件,让人不禁觉得:新能源汽车是不是真的比油车危险?
先来看看官方数据(来自:应急管理部2024年报告)。新能源车火灾概率约万分之0.7,油车是万分之1.2。看似电车更安全,但实际上,真正的差距在火灾强度和逃生难度上。
新能源汽车从动力电池出现明火到蔓延至驾驶室,平均只有 64 秒,真实事故中驾乘人员几乎没有反应时间。反观燃油车,火灾多是从发动机舱开始,火势蔓延相对缓慢,一般能留出 3-5 分钟的逃生窗口。
新能源起火这么凶,主要原因在动力电池上,目前主流的是三元锂电池。锂电池正极材料遇高温会分解出氧气,相当于“自带氧化剂”,而且很多电车底盘装着大几百度电的电池包,磕碰后短路就像给炸药点引线。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车的安全性正在逐步提高。
一个是优化升级现有电池技术。蜂巢能源刚获奖的 "堡垒电池" 就是典型,通过双层防护、全域恒温热控设计,能实现热失控 "零蔓延",底部抗冲击力是国标的 6 倍。同时车企也在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一旦发现异常就自动降低功率甚至断电。
另一个是突破新型电池技术,也就是最近常常听到的固态电池。现在宁德时代、比亚迪都有样品下线,国轩高科计划 2026 年小批量装车,虽然全规模商业化要等到 2030 年左右,但半固态电池已经开始量产了。
政策层面也出来约束了。2026 年 7 月实施的新国标,直接把动力电池热扩散测试要求从 "着火前 5 分钟报警" 提升到 "不起火不爆炸",还新增了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针对车门问题,即将征求意见的国标要求每个车门必须配机械式把手。
就连消防救援也在跟上节奏。江苏消防已经配备了背负式特种灭火设备,针对电动车火灾开发了围挡灌注、泡沫覆盖等专门战法,无人机和机器狗还能提前侦察火情,缩短救援响应时间。
相信用不了几年,新能源车 "起火快、火势猛" 的标签就能被撕掉。你觉得新能源车的安全能让人放心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