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流传着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说的是日本一家专业的汽车机构,把咱们国家的一款高端轿车红旗H9给完整地拆解了一遍。
这事儿很快就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日本人拆我们的车,是不是又想找点什么毛病,或者想看看我们到底“抄”了谁的技术?
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别说外国人了,就连我们自己很多人心里都觉得,国产车嘛,外观内饰做得再好,最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三大件”,恐怕还是得依靠国外的技术。
这种想法根深蒂固,所以当日本专家们打算对红旗H9进行一次“彻底体检”时,他们心里预设的剧本,很可能就是打开引擎盖,找到一个熟悉的德国或日本品牌的标志,然后得出一个“果然如此”的结论。
然而,事实的发展却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当这辆红旗H9被拆开,发动机舱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时,现场的日本工程师们据说都愣住了。
他们仔細检查了发动机的每一个部件,从缸体到上面的各种管路和附件,反复确认,最终发现这台为H9提供强劲动力的V6发动机上,没有任何外国品牌的烙印,只有清晰的“一汽”和红旗的标识。
这个结果,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不仅让现场的日本专家感到意外,也通过网络彻底打破了许多人心中那个“国产车造不出好发动机”的旧有观念。
这件事的意义,远不止于一辆车被拆解那么简单,它像是一个标志,向外界清晰地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的实实在在的进步。
那么,这台让日本同行都感到惊讶的“中国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这台发动机的正式代号是CA6GV30TD,是一台3.0升排量的V6机械增压发动机。
这里面的“机械增压”就是个关键技术点。
现在市面上我们听得最多的可能是“涡轮增压”,它的原理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去驱动一个涡轮,涡轮再带动压气机给发动机进气加压。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利用废气能量,但缺点是当你深踩油门时,需要等废气量足够大,涡轮才能转起来,这中间会有个短暂的延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涡轮迟滞”。
而红旗H9用的机械增压,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它不是靠废气,而是通过一根皮带直接由发动机的曲轴带动,只要发动机在转,增压器就在工作。
这就意味着它的动力响应非常直接,几乎是“随叫随到”,脚踩下去动力马上就来,没有那种迟滞感。
这种驾驶体验在过去通常是捷豹、路虎等一些传统豪华品牌的招牌,技术门槛比较高。
现在红旗不仅掌握了这项技术,还能稳定地进行批量生产,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当然,光有强劲的动力还不够,一台现代化的优秀发动机,还得足够“聪明”和高效。
这台发动机上就集成了一套智能热管理系统。
我们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成一个能给发动机进行精确控温的智能管家。
在冬天冷启动时,它能让发动机更快地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减少磨损和油耗;在夏天或者激烈驾驶时,它又能有效地给发动机降温,防止过热,始终让发动机保持在最高效的运行区间。
此外,它的燃油喷射系统也很有讲究,采用了350bar的超高压直喷技术,这个压力值在同级别发动机里是领先的。
高压喷射能把汽油雾化得极其细微,就像喷雾一样,能和空气混合得更充分,燃烧也就更彻底,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动力输出更强劲,同时尾气排放也更清洁。
据了解,仅围绕这台发动机,红旗就已经申请了包括燃烧系统、机械增压器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专利。
这说明我们已经走出了单纯模仿的阶段,进入了在理解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优化和创新的新层次。
实际上,红旗H9的成功并非个例,而是红旗品牌乃至一汽集团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战略的一个缩影。
红旗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凡是国内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核心零部件,就坚决不使用进口件。
所以我们看到,不只是高端的H9,像更亲民的红旗H5,其搭载的1.8T和2.0T发动机也都是自主研发的产品。
再比如早期的红旗H7,它搭载的3.0L V6发动机虽然最初在研发时参考了丰田的技术,但后续经过一汽工程师的不断优化和调校,最终的马力输出甚至超过了原来的蓝本。
这个过程清晰地展示了从学习、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甚至超越的完整路径。
如果说H9的V6发动机是向世界证明了“我们能行”,那么最近红旗新下线的一款V12发动机,则是在向世界宣告“我们能做到顶尖”。
这款全新的6.0升V12发动机,其性能参数堪称惊人:最大功率达到了762匹马力,峰值扭矩高达1100牛·米。
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之前用在国家最高规格礼宾车红旗L5上的那台V12发动机,最大功率是408匹马力,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而新一代V12发动机的动力参数几乎翻了一倍。
这种级别的发动机,已经不是为普通消费者设计的了,它的主要使命是装备在国家级的礼宾车、检阅车等特种车辆上。
对于这些车来说,百公里加速几秒并不重要,最核心的要求是极致的运行平顺性和静谧性,以保证国家元首乘坐的舒适与尊严;同时,它必须具备无与伦比的可靠性,确保在任何关键场合都万无一失。
这种发动机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它就像一个国家的工业名片,在国际舞台上无声地展示着一个国家在尖端制造领域的实力和底蕴。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充满了坎坷和质疑。
那些年里,“国产车不行”、“国产发动机不靠谱”的声音不绝于耳。
面对这些,我们的汽车工程师们没有选择空洞地反驳,而是沉下心来,在实验室里、在试验场上,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枯燥的研发和测试。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从头再来,其中的艰辛非外人所能想象。
如今,红旗发动机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这些默默付出的汗水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市场认可度方面,我们的自主品牌与那些百年历史的国际巨头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核心技术的突破,就像是为一座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只要我们坚持走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持续在核心技术上投入和钻研,把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踏踏实实地做起来,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发自内心地选择中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