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豪华品牌,如今却遭遇了“滑铁卢”。今年上半年,奔驰在华累计销量29.32万辆,同比下滑14%,其中第二季度更是暴跌19%,成为全球单一市场中降幅大的存在。
那么,奔驰为何会在中国市场“失速”呢?
首先,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强势崛起,对传统豪华品牌造成了巨大冲击。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品牌在智能电动化领域的快速突破,以更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设计与智能化体验,分流了部分原本倾向于传统豪华品牌的用户。
以华为问界S800为例,其上市后销量一路飙升,首月销量就超过6500辆,甚至吸引了原本瞄准奔驰迈巴赫的高端客户群体。
其次,中国消费者购车偏好正加速向新能源车型倾斜,而奔驰在电动化转型进程中虽不断发力,但部分新能源车型在续航里程、智能座舱交互等核心指标上与本土竞品仍存在差距,未能及时跟上市场节奏。
例如,近期奔驰车机导航系统的大面积崩溃事件,无疑为其智能化能力敲响了警钟,也让消费者对其智能化实力的信任度打了折扣。
此外,奔驰在新能源产品上的布局也存在不足。目前,奔驰在新能源上的布局有EQE、EQE SUV等,虽然这些车型在豪华感和配置方面无可诟病,但其新能源产品力明显竞争不足,以致其月销一直维持在三位数,与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市场地位形成鲜明反差。
市场销量的持续下滑,已直接传导至奔驰的财务表现层面。数据显示,奔驰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32.24亿欧元,同比下滑7%;净利润为17.31亿欧元,同比下滑43%;利润率为7.3%,低于去年的9%。
为了应对中国市场面临的困境,奔驰开始“勒紧裤腰带”,如裁员、削减经销商数量等。然而,这些举措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作用,若想在如日中天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挽尊”,奔驰唯有放下“传统豪强”的执念,重构新汽车时代竞争力。
具体而言,奔驰需要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推出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车型,并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同时,奔驰也需要转变营销策略,更加注重与年轻消费者的沟通,通过情绪营销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粘性。
只有这样,奔驰才能重新找回在中国市场的“速度”,并在新能源时代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