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新能源汽车起火的视频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地点是在福建莆田的一家工厂门口。一辆正在充电的电车底盘突然窜出火苗,旁边的燃油车也被点着,俩车一块成了大火团。这画面够劲爆吧?当地消防说,初步原因是充电过程中的电气线路故障,导致电池热失控——这几个字对普罗大众可能有点陌生,但其实就是电池里面温度飙升,一发不可收拾,烧起来根本停不下来的意思。工厂员工倒也没闲着,冲上去轮流拿着灭火器干,但那架势你看了只觉得,他们人手太短,火根本灭不了,最后还是消防队专业灭火把明火压了下去。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种事离自己远,其实电车自燃的事并不少见。数据摆在那儿,去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自燃事件占了22.67%,行驶自燃16%,停着不动自燃38.67%——这比例你想想,都快接近一半了。碰撞后着火和其它各种原因也占着不小的比重。咱们国家现在电车越来越多,电池安全问题其实已经成了大家心头的大石头。可一边是厂家打广告,说自己的车电池安全得很,没事别瞎担心;一边是你在新闻app上刷到电车爆炸的消息,这心里哪个能安生?
那咱们就问一句,大伙买电车到底最怕什么?说到底还是电池安全。很多人觉得“只要不撞、不卡电、不充不爆就没事”,可真是这么简单吗?现在的锂电池技术,它有一种特别吓人的属性——热失控。啥意思?就是电池被撞一下、充多了、短路、高温或者你没注意环境,就有可能自己升温,内部性子一急,直接点火。更麻烦的是,你把外面明火灭了,电池里面还可能余火暗藏,休息几小时后又自顾自烧起来。
厂家也跟大家解释,电池要兼顾续航,还要带动各种智能系统用电,所以平时用得很猛。再加上厂商之间比着谁便宜,成本压得死死的,有些地方干脆能省就省。这种拼价格、拼销量的方法,对电池安全根本不是好事。新车标准早就提出来了,今年工信部发布的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比以往严格得多,官方要求“电池着火、爆炸之前必须有报警信号”,还要测试“不起火、不爆炸”。你看这标准,硬是把底线设得很高,生怕厂商偷工减料。
可现实里,虽然那些新标准已经开始推动,但电池爆燃的事依然没法从根本上解决——碰撞、高温、过充、短路这些风险根本消不掉。现在的车厂,大多也就优化一下电池管理系统,提升整体安全性。但你要是电池哪天运气不好,被撞或者遇上极端情况,还是容易失控、起火。
那问题来了,真遇到电池着火,靠传统灭火器真管用吗?很现实地说,不管是水基、干粉还是泡沫灭火器,对锂电池那种“自己跟自己较劲”的状态,治标不治本。主要是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太猛,你把外面的火压住了,里面还在兴风作浪,分分钟又愉快地开始自燃。火太难灭,怎么解决?现在只能靠专业一套。
国内消防设备厂商也不是吃素的,开始琢磨专门针对锂电池火灾的技术。有些公司开发出了专用药剂,除了能进行超级快速降温之外,还能把电池里的可燃分子直接包得死死的,阻止再发生反应。类似于给火源穿上一层分子衣,把它关小黑屋单独看管。有人还搞出了可以喷淋底盘的消防装置,把灭火点直接对着电池,不让火势从底部蔓延起来。
这些技术研发出来你听着兴奋,可现实问题又冒头了:电池失控烧起来,毕竟是概率事件,你平时没遇到一回,自然不会主动买专用灭火器。现在法规,也就是对于校车、危险品运输车等强制装灭火器,普通的家用电车有没有这个要求?没!你到车管所上牌年检,人家都没有这项规定。卖燃油车的4S店愿意送你灭火器,让你搁车后备箱、座椅底下图个心安;卖电车的却一脸自信:“我们家电池绝对安全,用不着灭火器。”
这种心态是不是也该琢磨琢磨?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买电车是图新鲜、省油、能进牌照、能走政策优惠,但对于安全、特别是电池火灾的应急准备,大家都没真上心。有些新能源车主说得很直接,“车着火概率低,灭火器没啥用。”但你想一想,如果哪个时候是自己、家人坐在车里,火苗蹿出来,你还会觉得没用吗?

假如每辆新能源车都必须配智能车载消防装置,就像手机装个备用电池那样,关键时刻能帮你多争取几分钟,那火不一定灭得彻底,至少能拖住,不让小火变大火。在国外,灭火设备做得很细致,有些国家在新车销售环节直接强制要求带灭火器,而且在车顶、底盘设计了专门的自动喷淋。这个事,咱们国家其实也能学,但目前还是“不强制、靠自觉”的状态。
消防专家说得明白,未来必须让电池防护“随时在线”,否则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根本抢救不了。现在的车厂、设备商,研发成本高,企业接受度不高,消费者又觉得安全是抽象问题,不主动买单,这就卡在尴尬渡口上。但国家的法律、标准,每年都在进步,等到政策真定了,你不配备相关设备根本不让你卖。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其实“防患于未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电池失火,不只是厂家负责,也不是消费者推脱就能不出事。电池安全、消防设备,更应该是行业、国家联手推动的事。厂家不能光说自己安全,用户也不能只相信概率“反正轮不到我”。你要等真的出事,被动应对,损失就已经造成了。
再说技术层面,未来锂电池灭火剂会越来越智能、环保、绿色,国内公司甚至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德国,说明这事已经是全球性大课题。展会宣传、用户教育都在同步进行,把“把灭火器配齐”变成一种共识,等于多一份安全保障。厂商、用户、政策三方如果能共振,技术创新不是没前途。
所以你说,最终我们解决新能源车火灾靠什么?不是靠侥幸,也不是靠嘴皮子,更不是一两个灭火器的意志力。真正的安全,一半靠技术,一半靠制度。有一天你能说“买电车就像买手机,安全功能用得很顺手”,那才是行业真正的成熟。比拼价格、忽略风险,多大角度都是短视。新能源车安全,不该只当噱头,更不是“概率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底线。
最后问问你,如果现在国家要求新买的新能源汽车必须配专用灭火器,你会愿意多花这几百块钱吗?你觉得有用,还是觉得理论上有用但自己能省就省?这说到底也是自我选择,但每个人都该用最简单的大白话问自己:如果风险真的来了,我准备好了吗?别等到火苗蹿起来,才知道什么叫“亡羊补牢”。灭火器、标准、技术,都不过是让生活更安心、让出行更踏实的一个环。烧车的视频虽然热闹,但安全这事,谁都不能光看热闹。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