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续航数字越来越漂亮了,工信部最新公布的这批车型里,23款车续航突破500公里,最夸张的理想i8甚至标到了720公里。看着这些数据,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在造车,还是在玩数字游戏?
每次看到车企们炫耀CLT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我就忍不住想笑。这玩意儿跟实际用车体验差多远,开过电动车的人心里都门儿清。冬天开暖风打七折,高速跑长途打六折,要是再遇上个堵车,得,直接对半砍。可厂商们还在乐此不疲地玩着数字竞赛,720公里不够就800公里,800公里不够就1000公里,反正实验室里测出来的数据永远光鲜亮丽。
最讽刺的是那个5C超充技术,号称10分钟能充500公里。听起来很美好是不是?可现实是,全国能找到几个真正支持5C超充的充电桩?这就跟给你画了张满汉全席的菜单,结果端上来的是一碗泡面。更别提频繁超充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了,这些隐形成本最后不还是消费者买单?
混动车型的电池容量暴增28%,表面看是技术进步,细想却透着股无奈。这不正说明纯电动车还是没能解决里程焦虑吗?所以大家才退而求其次选择混动。政策推动下的技术跃进,总让人觉得是在完成KPI,而不是真正解决用户痛点。
那些标价30-50万的"旗舰车型",把续航当卖点疯狂内卷。可普通老百姓需要的真是这些吗?我认识的一位网约车司机老李说:"我宁可要真实400公里续航,也不要标称700公里实际跑不到。"这话实在。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就像在比谁的PPT做得漂亮,而不是比谁的车更好开。
更让人担忧的是电池越做越大带来的安全隐患。动辄90度、100度的电池包,一旦发生事故就是移动的燃烧弹。厂家们忙着堆参数的时候,是不是该多想想怎么让电池更安全?毕竟生命可比续航数字重要多了。
说到底,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是不是跑偏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实验室里的漂亮数据,而是真实用车场景下的可靠体验。什么时候厂商们能停止这场数字军备竞赛,静下心来把基础体验做好,那才是中国新能源车真正的成熟时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