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省油这件事,从来都是家用车领域里的“头等大事”。毕竟家用车用的就是多,得加油也得跟得上。尤其是像上下班路上,碰到早晚高峰,那油耗蹭蹭往上涨,车主们哪个不发愁?老百姓买车,谁能跑得省油又舒坦,那谁就肯定能赢得口碑。
说起省油,当年的日系车凭借“小排量”和“轻量化”站稳脚跟。很多人都还记得,10万块买辆日系车,不但开得省心,油费也花得少,挺得劲。后来,比亚迪的DM-i技术上来了,这回不单用油了,还插混搭电。尤其是它家的秦PLUS,靠着这套省油系统“打遍天下”,成了家用车里的销量冠军。可再省油的车,终究有极限,不可能一点燃油都不用,于是大家的眼光,又盯上了“怎么还能更省”。
最近,吉利的一款新车——银河星耀6,给出个新的思路。它说,不光靠发动机,靠脑子也能省油。这脑子吧,指的就是时下火得不行的“AI”。想着这事挺俏的,我们也忍不住琢磨,这用算力省油,到底靠不靠谱?是个概念,但还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说干就干,我们特意找来了比亚迪秦PLUS和吉利银河星耀6,选了上海早高峰去“堵”。用全国知名的“堵城”做场测试,堵出个究竟。
早上7点不到,我们从上海北边出发,正好一扫困意。我记得当天是个阴天,有时还飘点小雨,可又不冷,刚好是30度。讲真,早高峰时的上海,不亚于一种苦修的修罗场。我们从北往南,一路经历过外滩的车水马龙,又横穿南北高架,从头到尾开了整整100公里。你试试上班走个一公里得花半小时的滋味,这油耗不往上涨才怪。可两辆车好像提前吃了定心丸,一路稳当。
出门前,怕有人说我们偏袒,我们在各项设置上都琢磨透了,尽可能公平。满油、馈电、电量控制在30%,不准强制保电,不玩功能花样,空调统一24度自动模式。驾驶模式也对上了,星耀6用智能模式,秦PLUS选择舒适。
客观地说,挑战本来对星耀6就有点吓人。它比秦PLUS大一圈,车长摆在那儿,4.8米。内部配置也比秦PLUS多,什么Flyme Auto座舱系统一类的智能家伙,耗电铁定少不了。也就是说,星耀6背负着天然更大的“能耗负担”,它能不能靠着AI杀出重围,咱也很好奇。
这时候,星耀6的那套“星睿智算中心”就派上了用场。我听研发团队说,这套AI系统厉害的地方在于,能比传统方法更聪明地规划能耗,对于当前情况和未来几年可能的路况都有预测。举个例子吧,你开着车,一不留神,前面不到三公里的地方开始堵车了,可是你前脚还没踩油门,它做决策反应比你还快,可以提前把车的电量保持在最适合拥堵路段的区间。再前方有个长下坡,系统就会调整用电策略,让之前的燃油都“省下来”,下坡的时候靠回收动能把电补回来。听着挺科幻星耀6就是这么个思考型的小伙伴,能摸到了你的驾驶习惯,不用再纠结油门深浅怎么控制。
再看秦PLUS,它不是没AI,是有,但逻辑跟星耀6不太一样。比亚迪的DM-i系统更偏向实时反应,它像个油电管家,时刻在盯着油门和车速,哪种驱动方式高效,就选哪种。要么纯电,要么发动机工作,要么油电一起干,细看下,它就是更擅长眼前的事,专注于每一次油耗调配。

但吧,开起来的感受,也是有不少差异。在馈电状态下,操控起来,秦PLUS的动力“响应慢半拍”是绕不过去的,油门踩得深,发动机的声音分分钟听得清楚。反观星耀6,动力响应还是跟得上节奏,发动机也不让人觉得吵,这点在体验上好像更细腻一些。尤其是刹车的手感和平稳度更讨喜,跟后排的同事闲聊时,他让我别忘了夸一句“不容易晕车”。
开了整整一上午,测试终于有了结果。秦PLUS的百公里油耗是3.5L,而星耀6是2.9L/100km。说实话,这两款车的成绩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星耀6,体型更大、配置耗电还更多,却能拿到这么低的油耗数据。说明“省油靠脑子”这事儿不只是吹概念,是真的靠谱。省的那部分油钱,可是货真价实地进了车主的口袋。

回过头细琢磨,AI和省油技术的结合会不会成为未来趋势?说不准,但这次测试确实敲了板子——算力驱动正慢慢进入节油的主战场。比起机械时代的省油套路,如今,车不仅要“响应式省油”,更要会“预判式省油”。对于驾车者来说,又省油又省心,谁能拒绝呢?
到头来,不是单选题,而是搭档问题:是选择多功能、灵活聪明的AI帮你省事;还是选专注油电结合的经典家用车,终归得看车主自己。你心目中更倾向哪款,不妨聊聊呗,这事值得嗑嗑人生,顺便选辆得劲的新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