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揽胜SV在外滩夜色里兜风,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叫“车是静的,人是动的,心是飘的”
那是四月的一个晚上,上海外滩的灯光把黄浦江染成了金色。揽胜55周年的庆祝派对就在不远处开着,几台从英国王室“退休”的老车和五代揽胜整齐亮相,一边是历史的厚重感,一边是最新SV的低调奢华。我靠在护栏旁,看着有人慢慢倒车进场,V8的低沉咆哮像是特意放慢节奏,让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抬头。
有朋友悄声跟我说,那台釉里红配龙鳞纹的高定版,全球就两台,全世界找不出第三辆。我笑着摇头,不是觉得夸张,而是你站在它旁边的时候,真会有种“你不配摸方向盘”的错觉。
捷豹路虎这几年确实有点“逆流而行”。别人往死里卷价格卷配置,它反倒不慌不忙地给卫士做了个历时几年、跑了200万公里测试的OCTA版本。4.4升V8、635匹、4秒破百的加速,只是冰山一角。你真正开过它,走烂路、下河床、再回到柏油路,才知道那套6D智能底盘和专属驾驶模式不是喊口号。那种全地形的“随便来”,和市区红绿灯面前的那种“能忍住”的力量,其实是同一回事——有底气。
我试过在一段泥地坡上停住再起步,雨水把车身打得一愣一愣的,离地间隙调到323毫米,轮胎哗啦啦地甩泥。我本来以为四秒破百的车会在低速上有点别扭,结果它像条大蜥蜴一样,慢得很稳,稳得你甚至想探出窗户去拍拍它。
这种感觉和揽胜完全不同。揽胜是那种你穿着定制西装,就算鞋子进了沙子也不会生气的家伙。开上快速路,它能让你忘了速度这件事,只记得座椅的皮革纹路,记得关车门时那一声闷响干脆得像小说里形容的“门重三分,心安十分”。
很多人问我,高端豪华SUV市场还能不能卖好?我反问:你去看看谁能在100万以上、甚至150万以上的价位稳定卖这么多年不掉队。揽胜连续三十个月在这个价格段拿第一,这不是打折促销拼出来的,是品牌和质量把那帮挑剔的买家死死按在椅子上。
去参加他们的车主活动更能明白这一点。卫士车主大会,表面上是越野场地聚会,实际上更像是老友叙旧。有人聊车,有人聊家,还有人搓麻将。那种连小孩子都知道“这是自己人”的氛围,不是广告能营造出来的。
捷豹路虎在“服务”这件事上,也挺硬核。7月那次政策调整,让一批超豪华车的消费税门槛往下调,它直接说新增的那部分税他们来扛,而且立马执行,不拖泥带水。有客户笑说:“原来豪华品牌也能这么接地气。”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算得很清的账——你照顾了客户的感受,客户也不会只盯着价格标签。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在新能源上的反应,不是“快就是好”,而是扎扎实实按自己的节奏来。揽胜纯电动版的订单量传说已经突破六万多,不是因为第一出来,而是出来得时候它已经够好。所谓的Freelander电动化,我看多半也是等调教到满意才会见光,讲究得很。
我记得吴辰聊过一句:“客户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听起来是废话,可在这个大家疯狂贴热点、追趋势的年代,它反倒像个提醒——别乱跑,别忘了自己是谁。
晚上回去的路上,外滩的灯在后视镜里渐渐缩成一条线。副驾的朋友突然来了一句:“要是卫士的后备厢真能装下咱家的小沙发,我就立刻下单。”我沉默了一会儿,只回了句:“要不下次我们带沙发试试?”至于真能不能装得下,留着当个悬念挺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