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排队付42万买这台中国SUV,105位媒体青岛2000公里实测:亏电油耗2.85升,22台车跑进2升,我终于明白老外为什么不再只盯着汉兰达
把油箱加满,电池放空,从青岛市区一路开到胶州湾跨海大桥,再绕回崂山那些盘山公路。表显油耗定格在2.9升那一刻,我下车点了根烟,站在海边吹了十分钟风。不是矫情,是真没想到一台中型SUV亏电状态能跑出这个数字。旁边停车场还有三十几台一模一样的瑶光C-DM,都是媒体老师在测,有人趴在车底下看排气管,有人举着手机拍仪表盘。后来数据汇总出来更离谱——58台车里22台跑进了2升以内,平均下来2.85升。
这事要是放三年前,我肯定觉得是厂家动了手脚。
但这次不太一样。厂家把车钥匙直接扔给你,爱怎么开怎么开,油门踩多深都行。我专门挑了几段上坡路狠踩,发动机转速上去了,油耗也就飘到4升出头,松开油门又慢慢降回来。那套三挡DHT变速箱的逻辑跟我之前开过的单挡混动完全不是一回事,高速上能明显感觉到发动机在直驱,不是一直靠电机中转。工程师跟我扯了半天挡位匹配和能量转换效率,具体数值我记不住,但开起来就是顺,没有那种“诶,现在是电驱还是油驱”的割裂感。
回来路上刷手机,看到意大利有个博主晒了他买的这台车,评论区一堆人在问哪里能订。我特意翻了翻,这车在欧洲十几个国家都在卖,西班牙和意大利那边卖得最好,单车价格折算下来得42万往上。一开始我也不信,国产车凭什么在欧洲卖这个价?后来想想也对,人家澳洲的ANCAP碰撞测试标准本来就比咱们严,这车照样拿五星,车身A柱在那种25%小偏置碰撞下才变形3厘米多点,欧洲人看重安全,肯掏钱也正常。
动力这块我倒没想到会给惊喜。试驾车是顶配三电机四驱版,455千瓦的功率数据摆在那儿,零百4.26秒。平时开不会老地板油玩,但上了高速超车那个劲儿确实足。有一次前面大货车占道,我往左并线准备超,油门踩下去的瞬间,能感觉到车尾也在往前推,不是那种前驱车拼命拽着走的感觉。四驱的扭矩分配做得挺聪明,过弯的时候车身姿态稳,不飘。
CDC电磁悬架这东西,以前总觉得是噱头。我开过不少带可变悬架的车,有的调硬了颠得慌,调软了高速又发飘。瑶光这套感觉找到了个平衡点,青岛那些破路面过起来挺舒服,减速带“咚”一下就过去了,不会有那种余震。据说是靠什么磁流变液体毫秒级响应,技术细节我也搞不太懂,但坐在后排的同事一路没喊晕,这就够了。
车机用的8155芯片,冷启动一秒多就好,切换导航、音乐基本没延迟。语音识别这块做得还行,有个功能我觉得挺细——主驾和副驾说话,系统能分清是谁。副驾说“开车窗”,就只开右边那个窗,不会四个一起降。这种细节平时不注意,用久了才会觉得方便。
辅助驾驶的NOC功能我在高速上试了几次。自动变道这事儿,每个厂家逻辑都不一样。瑶光这套比较保守,提前量给得很足,不会突然猛打方向。120时速下跑了一段,快到出口前两公里就开始规划路线,变道动作很柔,车里人基本感觉不到。当然这玩意儿我还是习惯扶着方向盘,不敢完全撒手。
音响是索尼调的,8个喇叭,高速上开着听歌体验还可以。车内隔音做得也下功夫,20到50公里时速下噪音才52分贝左右,聊天不用提高音量。256色氛围灯会随着驾驶模式变色,运动模式红的,经济模式蓝的,晚上开还挺有氛围。
座椅面料据说是婴幼儿级别的环保认证,甲醛含量低到几乎检测不出来。新车基本没味道,这点对带孩子的家庭来说应该是加分项。我自己鼻子比较敏感,新车一般都得开窗散两天味儿,这台车提车直接就能开。
6.6千瓦的对外放电功能,上次朋友露营我把车开过去,电磁炉、烤炉、投影仪全插上,连着用了六个小时,电池还剩三成。这功能平时可能用不上,但真遇到停电或者户外活动,还挺顶用。
开完这一圈下来,我自己的感觉是——这车没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但该有的配置都齐全。欧洲卖42万,国内价格估计连一半都不到,性价比摆在这儿。值不值还是得自己去试,数据看看就行,屁股坐上去的感觉才是真的。
有时候想,欧洲人愿意花那个钱买咱们的车,可能真不只是图便宜。这几年国产车的变化,从拼价格到拼硬实力,门道就在这儿。至于那些还盯着汉兰达的人,或许可以去试驾一圈再做决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