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古人的话,搁现在汽车圈,依旧是醍醐灌顶。
前阵子,几个铁子儿攒局,本想炫耀一下各自的“绿色出行利器”,结果话匣子一开,直接成了控诉大会。
“我那增程器,高速油耗简直是吞金兽!”老王一巴掌拍在桌上,嗓门都劈叉了。“厂商鼓吹的经济油耗,那都是海市蜃楼!真拉出去溜溜,比我那老掉牙的油老虎还喝油!”
老王入手的是一台炙手可热的增程式运动型多用途车。当初相中的,就是那“亦油亦电”的噱头,觉得既能享受电车的丝滑,又能规避纯电动的续航焦虑。万万没想到,上了高速,这油耗直接让他哑口无言。
这又是何故?简而言之,增程车的工作模式,约莫就是个“电动马甲+内燃机发电站”。寻常时候用电驱动,一旦电量告罄,内燃机便启动,为蓄电池补能,再由蓄电池驱动电机。这其中,内燃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要绕个弯子,先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用电能驱动。这番折腾,损耗自然不容小觑。
就好比你煮水,直接用明火炙烤,水瞬时就开了。但你若先用明火加热铁锅,再用铁锅的热量煨水,那效率定然捉襟见肘。
增程车在市井阡陌间低速游走时,尚能仰仗蓄电池的余威,油耗表现勉强过关。可一旦驰骋于高速公路,内燃机便需持续高负荷运转,为蓄电池充电,这油耗自然节节攀升。
反观插电式混合动力(插混)车型,境况则迥然不同。插混车型的内燃机可直接驱动车轮。这意味着,在高速巡航时,内燃机可像传统燃油车那般,直接牵引车辆前行,省却了能量辗转腾挪的环节。
这就好比短跑健将,一个是径直冲刺,一个却要先迂回绕圈,谁更胜一筹,不言自明。
吾友小李驾驭的便是一台插混。他跟我透露,他的座驾在高速上,即便电量耗尽,油耗亦能控制在6升上下。与增程车动辄8、9升的油耗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更令人如鲠在喉的是,部分增程车的内燃机功率委实捉襟见肘。当蓄电池电量见底,内燃机发电量捉襟见肘,加速时便会顿感力不从心,如坠云雾。
这让我想起早前耳闻的一桩轶事。一位车主购置了某品牌的增程车,结果有回在高速上试图超车,眼瞅着油门都踩穿了,车子却迟迟未能提速,险些酿成大祸。
厂家在摇唇鼓舌之际,往往会着重渲染增程车的优势,诸如配置丰饶、空间宽敞、乘坐舒适等等。但对于高速油耗这等攸关痛点,却往往讳莫如深。
这好比贩屋者,只会向你兜售房子的朝向、采光、物业服务,但绝不会主动坦白小区周边有垃圾场。
有人断言,增程是未来的风向标。然而,数据不会撒谎。在高速油耗这杆标尺面前,增程车确实尚有巨大的精进空间。
我们购车,不仅要着眼于配置,更要考量实际应用场景。若你平日里主要在市井穿梭,偶尔短途旅行,增程车或许堪用。但若你频繁奔波于高速公路,抑或需要载人运货,插混车或许更适合你。
莫要尽信厂商的巧言令色,多看看车主们的肺腑之言。毕竟,谁用谁知晓。
择增程抑或插混,并无绝对的对错,唯有是否契合自身需求。但愿诸位在购车之前,勤做功课,莫要被五彩缤纷的宣传迷离了双眼。选对了,省心省钱;选错了,徒增烦恼。这年头,挣钱不易,咱们得把每一分血汗钱都用在刀刃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