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电车是未来,可为啥最近路上跑的锋兰达越来越多?上周我去4S店保养,看见展厅里围了好几拨人,全在研究那辆贴着“8.98万起”牌子的锋兰达。销售小哥说,现在每天能接到十几个咨询电话,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这就奇怪了,在电车铺天盖地打广告的当下,一辆燃油SUV凭啥逆着潮流火起来?
先给大家交个底,我去年刚换了电车,本来想着再也不会关注燃油车,直到身边开网约车的 cousin 跟我吐槽:“快充站排队排到崩溃,冬天续航砍半,算了算每月电费居然和以前油车差不多!”这话一下子戳中我——现在谁不是算着兜里的钱过日子?锋兰达这波操作,直接把价格砍到比同级电车入门款还低,12.58万的指导价直接“骨折”到8万多,顶配也才14万出头,相当于直接给你省出了两年的油钱,这谁能不心动?
绕着车转一圈,第一感觉就是“实在”。没有电车那些花里胡哨的屏幕和灯带,前脸就是传统的丰田范儿,进气格栅熏黑处理,看着低调但挺精神。不过中低配的卤素大灯确实有点掉价,我特意凑近看了看,灯组造型跟十年前的老款差不多,要是晚上开车,估计得靠自觉变光。销售看出我的嫌弃,赶紧解释:“买这车的大多是家用,图的就是皮实耐用,灯不够亮自己花几百块改个LED,比电车换块电池便宜多了。”想想也是,过日子嘛,面子是给别人看的,里子舒服才重要。
坐进车里,第一反应是“回到2018年”。没有大连屏,没有氛围灯,7英寸的液晶仪表和10.5英寸的中控屏中规中矩,菜单界面跟老式手机似的,好在操作简单,连我妈那种对电子设备一窍不通的人,五分钟就能摸清怎么连蓝牙。最让我惊喜的是安全配置,主驾驶膝部气囊这种以前只有高配车才有的东西,入门版居然标配,销售说这是丰田的“祖传秘方”,不管多便宜的车,安全绝不缩水。摸了摸座椅,材质是那种硬硬的织物,坐上去有点像家里的布艺沙发,支撑性不错,但别指望有电车那种“陷进去”的豪华感。
说到空间,我特意叫上1米8的同事一起体验。前排调好坐姿,后排腿部空间还有一拳半,头部空间勉强够用,毕竟车长不到4米5,跟日产逍客差不多。后备箱有点小,438L的容积放两个登机箱就满了,不过销售说后排座椅能按比例放倒,上次有个客户用它拉过洗衣机,这倒是挺实用。同事吐槽:“现在电车动不动就搞大沙发大彩电,其实老百姓要的就是能装能跑,周末带家人去郊区,后备箱塞个烧烤架、折叠车,这就够了。”
重点说说动力,这才是锋兰达的杀手锏。中低配的2.0L自吸发动机,171匹马力,听起来不算强,但实测百公里加速不到10秒,红绿灯起步一点不肉。我试驾时特意走了段环路,时速80码超车也不费劲,CVT变速箱平顺得像德芙,完全没有顿挫感。最绝的是油耗,表显5.75L/100km,我算了算,现在油价8块多,一公里不到5毛钱,比我那辆耗电15kWh的电车还省。高配的混动版更厉害,油耗4.45L,加速7秒多,妥妥的“小钢炮”,关键是价格也就11万出头,比同配置的电车便宜了3万多。
当然,这车也不是没有缺点。后悬挂是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过减速带时能明显感觉到颠簸,尤其是后排,坐久了有点晃。但反过来想,这个价位的车,连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都是扭力梁,你总不能指望花8万多买到B级车的舒适性吧?而且开惯了电车的人,反而会觉得这种“原汁原味”的燃油车操控感更强,方向盘转向精准,油门刹车反应直接,不像电车踩下去总有半秒延迟。
最近跟车友群里的老哥们聊天,发现大家对买车的看法悄悄变了。以前一提燃油车,都说“落后”“费油”,现在政策补贴退坡,电车电池成本上涨,再加上充电桩排队、冬季续航焦虑,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审视燃油车的优势。锋兰达的热销,其实反映的是大家消费观念的成熟——买车不是追潮流,而是算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每天通勤50公里,家里没有充电桩,选个省油耐用的燃油车,省心又省钱;要是家里第二辆车,主要在市区短途代步,电车确实方便。
最后问大家个问题:如果现在你手里有10万块,会选一辆续航400公里的电车,还是这辆油耗5.75L、落地不到9万的锋兰达?我身边有个刚生完二胎的朋友,上周刚提了锋兰达,她说:“以前总觉得电车高级,现在发现,能带着一家老小说走就走,不用路上找充电桩,不用操心电池衰减,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这话,算不算说到你心坎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