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将增程版X9的起售价压到32万以内,后轮转向加空气悬挂配置引发群友热议,是性价比之选还是营销炒作还需观察春季发布会表现

小鹏把增程版X9的起售价压到32万以内,确实把行业里一些厂商吓了一跳。你说这是不是又一场真香还是营销符号?我自己看着,好像也有几层意思在里面。

先讲硬件吧。这次增程器用的是东安1.5T型号,听着就像是工厂出厂的熟人。配上85千瓦的油冷发电机,保证了大部分日常不用太担心续航。官方标称能跑到452公里(CLTC估算),这个数字说白了就是个走得远的面子活。

小鹏将增程版X9的起售价压到32万以内,后轮转向加空气悬挂配置引发群友热议,是性价比之选还是营销炒作还需观察春季发布会表现-有驾

我要是一对比——比如岚图梦想家或腾势D9,硬件上都是真的不差。岚图的多能源布局,腾势的内饰用料……这些车都在走高端路线,而X9的技术参数,尤其是两个图灵芯片给出2250 Tops算力,座椅还能零重力了。这算是科技氛围的硬核点。

但关键点在于:这个价格。32万搞定,几乎等于给了你一个海量空间+大气控制的平价大平层。特别是配置了空气悬挂、后轮转向,操作体验明显高端,开起来的感觉也不错——弯道灵巧,转弯半径只有5.4米,城市里横着泊个车不是梦。

不过我还在想——用后驱车去北方的小雪地?这个点让我直呼有点不靠谱。用后驱,雪天拉力不够,尤其是你还期待冬天上山爬坡、草原野营,难免会觉得比我想象的还要费劲。至于油箱,建议我自己用30升的油箱就够了,得了,别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跑200公里这个点上抱太大希望。

小鹏将增程版X9的起售价压到32万以内,后轮转向加空气悬挂配置引发群友热议,是性价比之选还是营销炒作还需观察春季发布会表现-有驾

话说回来,最大的悬念还是能不能落到实处。毕竟很多配置听起来都很亮眼,但后续的调校、细节优化,还是得看春季发布会的表现。小鹏的理想形象是一个兼顾科技、空间、操控的家庭小怪兽。这个价格摆出来,意图也很明显——打破价格壁垒,把高端体验拉近普通消费者。

但我犹豫的原因也是——这个价位,如果你愿意多花点钱,智己LS9什么的也并不远(大约30多万,买到的配置其实更硬核一些)。总觉得,小鹏这次的操作,是不是太理想了点?毕竟,30多万的车型,能做到空气悬挂、主动转向这个配置,未免太理想化。

我翻了下自己朋友圈朋友的评价——为什么用后驱?北方会不会太一板一眼?这确实是个问题。北方下雪天,后驱车确实容易打滑,没有四驱的保护,安全性要打个折扣。

这个价格,想比一比,实际上搞笑的是,买智己LS9,价格也差不多,但配置更硬核,发动机用料是不是也更扎实?智己在品牌影响和渠道服务方面还是要考虑。

小鹏将增程版X9的起售价压到32万以内,后轮转向加空气悬挂配置引发群友热议,是性价比之选还是营销炒作还需观察春季发布会表现-有驾

再说个细节,营销上小鹏用这个增加空气悬挂+后轮转向做噱头。其实这个套路我见得多了——一套看上去很高端+智能的硬件配置,可能其实用性并没有那么强。比如空气悬挂,除了调节高度,舒适性确实提高,但实际操控中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明显差别。

你这个车还没正式上市。春季发布那天,真正的真香还是说价格优惠+配置足够的组合是不是最后拉开了差距?又或者,可能会出个最后一波低价促销,把那些理性买车的人,再拉回来。

反正感觉小鹏这次的策略,是用看起来很大气、配置够用、价格实在的方式,来争夺那些刚好不舍得多花一万多买豪车,但又想要点科技体验的用户。

小鹏将增程版X9的起售价压到32万以内,后轮转向加空气悬挂配置引发群友热议,是性价比之选还是营销炒作还需观察春季发布会表现-有驾

但你说,真有那么多用户会理性吗?还是还是会被线上宣传 + 群友热议带偏。毕竟那天我在车展旁边站着,听到销售在试图用容量最大、配置最全、价格最实在来打动,总觉得他们自己都在相信自己说的话。

我真好奇——这个车用后驱,特别在南方,怎么想的?估计是想减重+成本控制,但实际用车体验,尤其冬天雪多的北方,会不会让人觉得鸡肋?

所以,小鹏的这次押宝到底算不算划算,还得看春季发布会后,大家怎么评价。或者,还有没有什么意想不到的隐藏惊喜,就看那天他们会不会放出真正的四驱版本了。

小鹏将增程版X9的起售价压到32万以内,后轮转向加空气悬挂配置引发群友热议,是性价比之选还是营销炒作还需观察春季发布会表现-有驾

你觉得,这个价位,除了这波操作之外,能不能再有点实际用车体验上的惊喜?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