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台小米YU7二手加价流通,现车当天可提,车商直言抢的是钱
“那天晚上拼命点的不是车,是票子啊!”成都南门那个老杨说这话时,还带着点无奈。距离小米YU7发布已经过去一个月多点儿了吧,首批新车才刚交付没几天,全国各地二手市场上却已经冒出一堆准新YU7。加价成了行规,有的地方甚至比新车还贵上一万来块。
我前两天翻懂车帝瞅了一眼,在售的二手YU7全国都快破百台了,大部分挂在35到39万之间。电话打过去,一家店老板直接跟我说:“钛金属色MAX版,加装套件。我自己也是加钱收来的,到手36万,现在37卖出去,也就挣个一万。”声音里透着点心虚——其实他们赚得也不算狠,这行情下谁也不敢压货太久。
有意思的是,有个东北口音的小伙子电话里讲:“鎏金粉你见过没?我们这边稀罕得很,我那辆标37.8,比原价高1.6万呗。但你要是等厂家的排队,最早明年春节前后才能拿到。有客户急性子,不想熬半年,就认这个溢价。”
据说现在市面上的这些准新YU7,多半都是MAX版本,而且公里数基本都在100以内。配置嘛,有人吐槽座椅按摩用起来像猫挠痒痒,也有人夸HUD抬头显示清楚,比他之前开的油改电强多了。不过冷门一点的小细节,比如副驾靠背调节角度有限、语音助手偶尔卡壳,都被群友们拿出来开玩笑,说“雷总还是更懂手机”。
再聊回这些准新二手的来路,其实挺简单。一类是专业黄牛和大店老板,在发布会当天就盯紧官网拼单,下单成功后坐等交付,然后直接转给急需的人;另一类就是先从第一批真用户那里溢价收购,再往外倒腾,这样层层叠叠下来价格水涨船高。我认识的一位维修师傅还开玩笑:这买卖做得比修空调挣钱快!
对比起官方渠道,小米汽车APP上标准版预计53-56周才能交付、Pro版48-51周、Max最快也要33-36周。这周期,说白了就是让黄牛钻空子的温床。有些人实在不愿意等,就只能认栽花钱买时间。而且最近闲鱼什么平台上,各种转让订单五花八门——有5000元定金刚下完就想出名额的,还有要加4000块“转单费”的,不过官方客服明确表示:非直系亲属不能换购人,只能换上牌人,所以不少这种操作最后变成扯皮闹剧。
记得SU7上市那阵儿,同样套路就有人被骗,两头落空。这次又轮到YU7重演一遍,不少群友私信问到底能不能安全接盘,我只好劝他们悠着点,“别贪便宜反吃亏”。
还有段插曲,上礼拜六雷军亲自现身首批交付现场,为几个幸运的新晋车主拉开驾驶室门,那场面拍照发朋友圈的时候,看起来气氛确实热烈。据蓝鲸新闻写过,小米汽车今年大定量3分钟冲破20万辆,一个小时将近29万辆锁单。这么多人抢,一部分自然被生意精钻进去了。
顺便提一句,群里有位广东老哥抱怨,新买回来的MAX居然胎噪偏大,他老婆第一次坐副驾嫌吵,还特地跑去贴隔音膜。“电动车咋还这么响?”他边骂边查资料才发现,是19寸轮毂配低滚阻胎本身隔音一般——不过销售倒是安慰他说,以后厂家可能会推静音升级包,但目前只能凑合听歌遮掩一下啦。
还有件事容易忽略,就是首保政策。有师傅提醒,现在很多首保都是按公里数算,但因为大家为了保值都舍不得跑远途,经常拖到三个月快到了才硬撑去做一次基础检查。他说其实最好别省这个工序,新技术底盘螺丝松动概率挺高,“甭管啥品牌,新出的头一年都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
最后补一句,本地4S技师悄悄告诉我,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要注意底盘积水隐患。他遇见过一辆刚提不到十天的新YU7,因为业主家楼下井盖松动涉水进泥浆,把传感器搞坏报故障灯,好在人机工程留余量足够,没有影响制动和动力输出。不然以现在配件供应速度来看,一旦真坏关键零部件,那可不是一天两天能修好的事儿……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