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遇困扰,冬天难开门,行业创新需反思

有些汽车厂商可真是有点飘,把门把手藏起来就能代表科技感?买菜大妈都能给他们上一课。

谁能想到,原本一个普普通通的门把手,竟然在电动汽车江湖里变身“未来感”担当。不少厂家一拍脑门,开始搞什么隐藏式门把手,把这玩意儿吹得天花乱坠,说得多了,不懂行情的还真容易信以为真:哎呀,这种门把手看上去干净利索,还贴合风阻,怪有面子。但真到用得着的时候,才发现这造型背后其实暗藏不少“小九九”。

隐藏式门把手遇困扰,冬天难开门,行业创新需反思-有驾

想象一下,冬天冷得能冻掉鼻子的时候,车主想开门,碰上隐藏式门把手直接卡壳,让你在零下彻骨的寒风里练臂力。遇上紧急情况急得满脑袋汗,谁还能秒开那玩意儿?一旦出点小毛病,机械也罢,电控也罢,打不开就是打不开,别提多憋屈。难怪每年都有大批网友“痛诉”自己被卡在车外,甚至有些车主在论坛上直呼:“我怀疑设计师根本就没开过自己的车!”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冤。

隐藏式门把手遇困扰,冬天难开门,行业创新需反思-有驾
隐藏式门把手遇困扰,冬天难开门,行业创新需反思-有驾

更好笑的是,很多企业喜欢抓住噱头做文章。“看!我们超越了传统,走在了时尚科技前端!”可实际上呢,你仔细想想,这到底是在创新还是在作秀?这些表面工夫,管它再怎么花里胡哨,门打不开,日常用着不顺手,都只是耍花招而已。有的厂家甚至把这种不实用的设计当成核心卖点猛推,真有那么点“本末倒置”的味道,仿佛只要门把手变了,全车都“变未来”了。

其实吧,这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风潮,背地里折射出来的,就是如今汽车圈里的一股浮躁风气。原本技术创新本该扎扎实实往实用走,真正碍着消费者体验的,是电池续航、驾驶智能化、安全性能这些大头问题。可有些企业,看着创新的“天花板”挡住了路,就开始琢磨怎么在外观和形式上做文章,走哪儿都在琢磨怎么“与众不同”,可这不同只要走过了头,就是歧路一条。不少人开的车一年到头换,结果每次还都在为同一个“门把手”操心,真有那么点荒唐劲儿。

说句实在话,这次国家出手整治隐藏式门把手,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小部件动刀,这背后是一记重拳敲打形式主义的警钟:以后想“瞎创新”的,小心点了。消费者们只要一想到,打不开的门把手分分钟就可能成了“安全隐患”,“未来感”还能比得过自己的小命重要?一票设计师恐怕要汗流浃背地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才算走心的创新。

细细琢磨,电车本是新时代的代表,原本承载着大家对环保与美好出行的希望。真创新该是什么?说穿了,不就是实打实地提升续航能力,跑得更远、充得更快、省得更多心?再不济,起码也得在安全性上下功夫,别遇上事故就瘫痪。什么才是用户体验?是便捷,是安心,是你打开车门那一刻的顺畅,是你不用操心明天温度骤降你会不会被困在自家车外的踏实。

隐藏式门把手遇困扰,冬天难开门,行业创新需反思-有驾

话说回来,大家都喜欢新鲜事物谁都能理解,可要是创新搞成了为变而变,一出问题就甩锅给用户,这买卖估计没几天就让消费者用脚投票了。现在,监管部门说“隐藏门把手不行”,直接给行业打了个样子,“创新,不是做给自己看的”。如果下一步能把那些“啥都能屏幕替代”的伪智能设计也整顿一下,那车主日子就更舒坦了。

隐藏式门把手遇困扰,冬天难开门,行业创新需反思-有驾

其实再回头,造车这个行当,原本讲究的就是本分和安全。就跟老百姓买菜用筐,要的是结实耐用,谁也没见人因为筐的花边好看就把粮食都撒在路上。豪言壮语说得挺溜,终究还是靠产品硬实力说话。假的炫技,不如真本事。大家都在指望,未来的电动汽车不光跑得远还得安全有细致的体验,谁不希望自己买回来的新车,是一位称职的“出行伙伴”?

这场门把手风波,其实也挺像社会缩影。要面子容易,把面子撑起来难,如果用噱头掩盖了底子,日子一长总得现形。行业反思的时候到了,无论是厂商、设计师还是消费者,是时候想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是虚头巴脑的概念,还是能够真正改变生活的实用技术?

从此以后,车主可以不用每天担心天冷打不开门,厂家也能理直气壮地说,“看,我们的产品真能经得住考验。”大家再议论起隐藏门把手,说不准都能哈哈一笑:这点小聪明,还真瞒不过中国老百姓的火眼金睛!你觉得汽车上的“伪创新”还有哪些?说不定咱们一拍大腿,就能给设计师指条明路呢——讲点实在的,别弄些花拳绣腿,大家都用得舒心,才是真的实在!

隐藏式门把手遇困扰,冬天难开门,行业创新需反思-有驾

最后想问问大家,最近买车或者用车,有没有遇上什么“假创新”?你们觉得真正的好设计应该是什么样?不妨留言聊聊,说不定还能给咱们国产汽车一个灵感呢。到头来,门把手只是小切口,创新的道却得真心走到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