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这个社会,油车还要不要混动?纯电是不是未来唯一的正道?类似的争论,其实已经吵了好几年。往前说,smart这个品牌呢,很多人过往的印象可能就是“小巧伶俐、城市通勤利器、停车非常方便”,那种卖萌有余、激情不足的玩具车。可现在,smart都开始正儿八经做插混了,还是搞得这么大(长宽高4705 x 1920 x 1710,轴距2900mm),这是不是说明这个行业的变化比我们想的还要快?
先问一句,大家心里想smart图啥?以前很多买smart的不就是看中这个牌子既清新又洋气,遛街小能手嘛。而且价格摆在那,原来是奔驰德系范儿的那一味。现在“精灵#5 EHD”插混上场,预售也要23.99万往上,这里面到底是想讨好谁?城市年轻人?有里有面的精致中产?还是被骗来说要环保要出行自由的老油条?
我觉着这问题其实看似得纠结,其实答案特简单——用户要啥,它就得变啥。新能源汽车也好,智能驾驶也罢,这两年一个比一个卷,但最后不也都是为谁花钱买单服务嘛。插混这个方向,表面上看像是两头讨好,买电不敢买纯电的,不踏实,买油车又显得老派不进步。那么结合一下,好像就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但真是这样吗?
首先,smart的转型挺有讲头。以前多灵巧的两座,现在直接加大成了好几号,这套外形跟内饰,算是彻底向主流同级SUV撞上去了。加了啥小胶囊,什么“时空胶囊设计语言”,对我来说吧,其实换汤不换药,主力还是得看你配置和体验。隐藏式门把手、“19英寸轮毂”,这些确实潮流,但也不能因此让人买单。年轻人会觉得好看,但真正诱惑他掏钱的还是实用——电池能跑多远,省不省油,空间大不大。
说到这,数据亮出来了:41.46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纯电模式下一口气能跑252公里,综合最大能跑1615公里。什么概念?就是早上从北京城区出发,一路狂奔到厦门,理论上都不用充电。数据好看,但话又说回来,谁会一天开这么远?这些超长续航,更多是给用户吃颗定心丸:我又能市内电驱通勤,偶尔远途油电混合,咱都不焦虑。
再扒一扒油耗,“馈电油耗低至4.4L /100km”,这在一堆1.5T的SUV里确实压得住,可你要真跑出这个水平,大概率得在官方最理想工况,现实城市里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第一个突破的就是这数据。我认识的人里头,买了插混的朋友,十个有九个都在吐槽:通勤的油耗和续航,没想象那么省钱。但你说取消纯电、只用油,他又觉得亏。其实很简单,插混这东西核心不是让你“图便宜”,而是给你多一重选择和安全感。
还有另外一个不那么明显的趋势,其实也是smart这次新车背后的真实算计——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你说德国人、法国人买电车,真的有我们这么卷吗?其实国外很多地方充电桩一年难见一次,插混和纯电玩不成叠加。而中国这边可厉害了,一二线城市电桩建设快,郊区或者三四线城市呢,基建就掉队。这时候插混就派上用场了,不必时时惦记:我这车还能跑多远,几时被“电荒”。厂商也是看透了这条,smart本来是纯电出身,国内市场一测,赶紧把插混也搞起来,要不真被其他品牌淘汰。
而且,你仔细一看,这台车直接用宁德时代的电池,这绝对国产背书,比以前宝马奔驰自持玩高冷,6个月一看销量不灵统统低头现实多了。配置还有分档,有41.46千瓦时高配,也有20千瓦时版本,按说少点电也能跑100公里左右。反正意思很明显,怕花钱买不起顶配的用户,可以退而求其次,买一个“保险型”装备。
外观、空间、颜色(这次又搞了个苍岩灰和星漩蓝),这些都是门面,咱讲真,开过十来年车的,在哪里撞着哪里差不多,但家用真心挑的还是三点:一省不省心,二划不划算,三保不保值。smart这个品牌,前几年被人玩剩下的豪华“第二品牌”光环早就没了。现在卷空间卷续航卷配置,还不是因为比他们猛的中国自主品牌盯着眼珠子搅局,根本躲不过去。
这时候就要问一句了,smart的插混新品,到底能不能博得用户的心?我觉得,不如说是厂家在自己心理和现实的博弈。它既要保留“小众范儿”的品牌调性,又要追上新能源科技这波风,坦白讲,最好的结局不过是“稳住消费心智,不被边缘化”。
再说说定价,大家心里也有杆秤。你一辆SUV,定到24万、25万,现在国产品牌像理想、小鹏、比亚迪都咬得很紧,功能比你丰富得多,内饰也高级得多。smart的优势是不是还剩下点品牌调性?意味着有一部分人可能冲着身份认同去买,但要靠这个基本盘活着,不太现实。毕竟消费越来越理性,大家都觉得“钱要花得值”。
插混的时代是不是“过渡品”?这个问题,现在谁都说不准。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今天你还说纯电有焦虑,明天电池续航直接翻倍,插混是不是还那么有吸引力?但回头一想,现在中国这么多家庭,家里停车位不见得家家有充电桩,出门远途还真赶不上高铁方便,那车辆多一层混动保险,确实现实。smart这一步,更多时候是给那些“不敢跨全电门槛”的人造了把梯子。
所以我最后想说,两千字写到这里,天南地北其实绕了个圈。新能源车里,插混车就是那个处于“有钱没钱都能往上一靠”的亲戚,未来可能会被淘汰(等纯电、充电桩进一步卷普及),但眼下,它就是绝大部分家庭升级的首选。smart变身混动卷入激烈竞争,说明什么?说明连以前玩精致小众的品牌,也不得不把自己拉回到烟火气和账本里。
而用户,其实永远只有一条朴素的诉求:什么车能让我省心、省事、省钱,又不掉价、不闹心,就买谁。这三五年里,插混肯定还会继续火热;而看smart未来混动卖得好不好,就看它能不能解决这个时代的大麻烦——既环境友好、又经济实用、外型还能撑面子,谁能同时做到多个极致,谁才真的能赢下市场。其他的宣传花活,最后都是浮云。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