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马自达EZ-60发布,2.6万台订单背后,我开着它跑了一圈高速,才发现这根本不是马自达的车——至少,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马自达。
方向盘是圆的,车标会亮,但开起来,那股“人马一体”的细腻?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深蓝S07的灵魂在车架里跑马。这不是合资,是研发层面的彻底接管。
外观:马自达的“皮”,长安的“骨”
第一眼看到EZ-60,确实有点惊喜。前脸用了马自达标志性的“魂动”线条,加了贯穿式灯带,发光LOGO也亮得挺精神,尾灯还玩了个小翘角,像是向ARATA概念车致敬。乍一看,“这车有马自达味儿”。
但你绕车一圈,再对比深蓝S07,就会发现:轴距一样,车身比例一样,轮毂造型一样,甚至连隐藏式门把手的弧度都一模一样。这不是“联合设计”,这是“换壳工程”。就像你穿了件新外套,但里面还是昨天那套衣服。
我问了现场工程师:“这车是不是基于EPA平台?”
他点头:“是的,和深蓝S07同平台。”
我又问:“那马自达团队参与了哪些设计?”
他顿了顿:“主要是品牌元素的植入,比如灯语、LOGO动态效果,还有一些内饰材质的选择。”
说白了,马自达负责“好看”,长安负责“能跑”。
内饰:5K大屏+AI助手,马自达终于“开窍”了?
坐进驾驶舱,我愣了三秒——26.45英寸的5K悬浮屏,像一块横在眼前的IMAX电影幕布。这哪是马自达?过去那家连CarPlay都拖到2020年才上的公司,现在居然用上了4nm座舱芯片,还配了裸眼3D HUD和车载AI助手。
我试了语音指令:“打开天窗,调低空调,播放周杰伦。”
系统秒回,动作流畅,连语调都带点小俏皮。
这体验,和我在深蓝S07上用的“诸葛智能座舱”几乎一模一样。
马自达自己会搞这套吗?
不可能。他们过去坚持“物理按键+极简交互”,认为“驾驶不该被屏幕干扰”。但现在,他们妥协了——或者说,被长安“教育”了。
我问一位老马粉:“你觉得这内饰像马自达吗?”
他苦笑:“像,也不像。好看是好看,但总觉得少了点‘手工感’,多了点‘国产智能车’的堆料味。”
没错,这是一台被“中国式智能”重塑的马自达。
动力与三电:续航1301km,但“马自达灵魂”没上线
EZ-60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我试驾的是增程版,官方说满油满电续航1301km(WLTC工况),纯电版也有600km。数据漂亮,但重点不在数字,而在整套三电系统,全是长安的。
EPA平台、电机、电池管理、电控逻辑,甚至热管理系统,都和深蓝S07共享。我特意试了急加速和高速变道,动力输出线性,但没有马自达那种“自吸式”的细腻感,反而更像一台调校成熟的国产电车——平顺、安静、高效。
我问:“马自达工程师参与了调校吗?”
得到的回答是:“长安主导,马自达提供了一些驾驶风格建议,但最终方案由长安拍板。”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马自达已经失去了对“驾驶质感”的定义权。过去他们引以为傲的“G力图”“油门响应曲线”,现在都让位于“用户偏好大数据”和“平台通用性”。
智能化:L2级辅助驾驶,但“马自达味”去哪儿了?
我上了高速,打开L2级辅助驾驶。车道居中稳,跟车果断,变道提醒也及时。系统甚至能识别施工路段,提前减速。整体表现,和深蓝S07在一个水平线。
但问题来了:马自达过去一直对高阶智驾持保留态度,认为“驾驶乐趣不该被系统接管”。而现在,他们不仅上了L2,还上了AI语音、OTA升级、车联网生态,甚至能和手机无缝互联。
这不是进化,是被市场倒逼的转型。
我试驾时遇到一位老车主,他开着老款昂克赛拉,特意来看EZ-60。
他说:“我买马自达,就是图它简单、纯粹。现在这车,太‘聪明’了,反而让我觉得陌生。”
是啊,当一台车能自己换道、能语音聊天、能OTA升级,它还是“人马一体”吗?
横向对比:EZ-60 vs 深蓝S07 vs 本田e:NS1
我们拉三台车对比:
项目 长安马自达EZ-60 深蓝S07 本田e:NS1
平台 EPA(长安) EPA(长安) e:N Architecture F
续航(增程) 1301km(WLTC) 1200km(CLTC) 510km(CLTC)
智能座舱 4nm芯片+5K屏 同EZ-60 高通820A
辅助驾驶 L2级 L2级 Honda SENSING
品牌调性 “日系情怀+国产智能” 纯国产科技感 传统日系电动化
结论:
如果你要性价比和科技感,选深蓝S07,便宜3-4万,配置几乎一样。
如果你在乎品牌,又不想买“纯国产”,EZ-60是个过渡选择。它用马自达的壳,装长安的芯,帮你跨过“心理门槛”。
本田e:NS1? 太保守,智能化落后一代,价格还不低。
所以,EZ-60的真正对手,不是本田,而是消费者对“国产电车”的偏见。
真实用户反馈:中产的“心理过渡车”
我在4S店遇到两位潜在买家:
李先生,40岁,企业中层:
“我不排斥国产车,但家里人总觉得‘合资才靠谱’。这车挂着马自达标,老婆孩子都接受,其实我知道,它是长安造的。”
王女士,35岁,二胎妈妈:
“我试了深蓝,觉得不错,但朋友说‘没牌子’。这车有马自达LOGO,小区停车有面子,智能功能又跟新势力一样,挺香。”
你看,EZ-60的定位很清晰:它不是给马粉的,是给“想买国产但不敢明说”的中产准备的“心理过渡车”。
未来会怎样?马自达还有必要存在吗?
这才是最扎心的问题。
目前,马自达的技术研发参与度极低。从平台、三电、智舱到智驾,全是长安输出。马自达只负责品牌授权、市场传播和部分设计建议。
那长安为什么还要它?
因为品牌溢价和合资身份仍有价值。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马自达”三个字还能拉销量,能提升形象。
但当深蓝、启源这些品牌完全站稳脚跟,消费者不再迷信“合资”时,马自达这块牌子,还有必要挂吗?
我预测:
短期(3年内):EZ系列会继续推出,甚至可能出口,由长安操刀,马自达贴牌。
中期(5年):如果深蓝全球销量破百万,长安可能逐步弱化马自达新能源的存在感。
长期:马自达或沦为纯燃油小众品牌,新能源领域彻底“归顺”长安。
总结:这不是收购,是“技术殖民”
长安没有买下马自达,却拿走了它的研发权。
这比收购更彻底——收购要花钱,而“研发接管”只需要一台车。
EZ-60的成功(2.6万订单)证明:中国车企的技术输出,已经能反向定义一个百年日系品牌。
但这对消费者是好事吗?
是。
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能用合资的价格,买到更先进的三电、更智能的座舱、更长的续航。技术进步,最终受益的是用户。
也不是。
因为当品牌只剩“壳”,我们买的到底是情怀,还是真实力?当一台车连驾驶质感都由别家定义,它还有灵魂吗?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
如果一台车技术是国产的,但挂着合资标,你会买吗?
马自达的“人马一体”,在电动时代还有意义吗?
你觉得长安该不该继续用马自达这个牌子?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结束,我问工作人员:“这车能加92号油吗?”
他笑了:“增程版可以,但马自达粉丝听了可能会心梗。”
——是啊,连加油标号,都不再是马自达说了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