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全面对标Model Y,雷军:SU7配置碾压同级
在长达半小时的对比环节中,雷军将小米SU7与特斯拉Model Y的续航、加速、智能驾驶等核心指标逐一拆解:
续航:SU7 Max版CLTC续航突破800公里,远超Model Y长续航版的594公里;
性能:双电机四驱版零百加速2.78秒,比Model Y Performance快0.2秒;
智能座舱:搭载骁龙8295芯片和澎湃OS,车机流畅度与功能丰富度显著优于特斯拉;
自动驾驶: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城市NOA功能年内开放,直接叫板特斯拉FSD。
雷军强调:“SU7的每一项参数,都是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标准设计的。”
定价悬念:雷军否认19.9万,“三十几万才合理”
此前行业盛传小米SU7将定价19.9万元起,以“价格屠夫”姿态冲击市场。但雷军在发布会上明确否认:“很多人说我们要定19万9,不可能的!这样的配置,没有三十几万是下不了台的。”这一表态瞬间引发热议,观众席爆发阵阵掌声。
分析人士指出,若SU7最终定价30万+,意味着小米将直接杀入BBA(奔驰、宝马、奥迪)和特斯拉的主力战场,而非此前预测的“低价走量”策略。雷军对此回应:“小米汽车的第一任务是‘做好车’,而不是‘卖便宜车’。”
市场反应:消费者两极分化
发布会后,社交媒体上迅速分成两派:
支持者认为:“SU7的配置确实值30万+,如果品质可靠,愿意买单。”
观望者则担忧:“小米品牌能否支撑高端溢价?售后体系是否完善?”
特斯拉方面尚未公开回应,但业内人士猜测,若SU7定价接近Model Y(现价25万起),后者可能通过降价应对竞争。
结语:小米汽车的“高端化”豪赌
这场发布会标志着小米正式加入新能源车“高端局”。雷军能否复刻手机业务的成功,将取决于SU7的实际交付表现和用户口碑。而那句“三十几万下不了台”,究竟是自信宣言还是市场试探?答案将在上市揭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