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懂车帝搞了个大动作。他们拉来近40款热门车,在《懂车智炼场》节目里模拟了15类高危驾驶场景。
结果一出,全网炸锅: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以5/6的通过率霸榜,华为问界M9、小米SU7却集体翻车。
马斯克连夜转发结果,配文“没中国数据照样赢”,特斯拉股价应声上涨;华为鸿蒙智行冷脸回怼“不予置评”,央视火速下架合作视频——这场测试,到底是科学测评,还是精心设计的“国产车谋杀案”?
测试“魔术”:变量双标赤裸到离谱
懂车帝嘴上说着“统一标准”,暗地里却玩起变量魔术。同一项测试,特斯拉的跟车距离被设定在安全值120米,华为问界M9却被压缩到45米极限距离,特斯拉测试时速锁定117km/h,小米SU7却被推到130km/h的高速。
更离谱的是夜间施工避障测试:问界M9明明已启动自动绕行功能,测试员却强行打断变道操作,导致系统退出撞上障碍物。懂车帝辩称“AEB触发后自动抑制绕行”,却对“为何只有华为系被人工干预”装聋作哑。
还企图通过镜头剪辑造假。问界M9撞锥桶、小米SU7侧滑的惨状被循环播放,而特斯拉在高速施工区避让失败、险些酿成二次事故的画面,却被一剪没。网友扒出原始直播录屏:特斯拉面对突然出现的施工车辆,系统延迟识别2.3秒,最终靠测试员急打方向盘才避免碰撞,但这些画面,你在懂车帝的正片里永远看不到。
马斯克一个人的狂欢,国产车被抹黑
马斯克转发测试视频的举动,直接把懂车帝送上热搜榜首。他轻飘飘一句“没中国数据也能赢”,既给特斯拉贴了金,又暗踩中国数据政策一刀。资本市场立刻响应:特斯拉股价单日涨4.2%,市值飙升320亿美元。反观华为系车型,一夜被打上“智驾垫底”标签,经销商反馈“咨询量骤降三成”。
央视的反应更意味深长。测试前高调挂着“央视新闻×懂车帝联合制作”的招牌,结果争议爆发后,央视连夜删除所有合作标识,三改微博文案切割关系。连国家平台都急着划清界限,懂车帝的公信力碎了一地。
中美技术暗战:数据主权割裂的战场
这场测试算是一场撕开中美自动驾驶的深层博弈。特斯拉在中国用的还是“残血版”FSD——中国禁止智能驾驶数据出境,只能靠全球模拟数据硬撑。
而华为ADS 4.0依托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16.7亿公里真实路测中成功避险200万次,应对加塞3.2亿次。但在懂车帝的实验室测试里,却把这些实战成绩全抹成了零。
技术路线差异背后其实是产业链之间的比赛。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成本低廉,8个摄像头搞定一切;中国车企的激光雷达方案,单颗成本已压到300美元,但整车仍贵5000元。美国掐住芯片命脉:特斯拉训练FSD的超级计算机,塞满10万颗英伟达H100芯片;中国则靠车路协同弯道超车——北京亦庄的萝卜快跑无人车,通过智慧路灯和5G基站联网,把复杂场景事故率压到人类驾驶的1/10。
商业黑幕:谁在给“杀猪榜”递刀?
懂车帝的测试从来不是新鲜事。2023年冬测就曝出“天价合作费”:1600万买“续航最优”,600万保“不被垫底”。这次虽咬死“没收车企钱”,但网友扒出测试车辆中,某日系品牌刚与懂车帝签下年度广告大单,结果该车在“夜间识别”项目离奇超常发挥。
更讽刺的是利益链分工。懂车帝母公司字节跳动,一手用抖音给测试风波推流量,一手用头条压马斯克热搜亡羊补牢;而其股东红杉资本,正是特斯拉早期投资人。这套“既当裁判又开赌场”的操作,连中消协都看不下去:去年报告直指90%第三方测评涉嫌操控结果。
被忽视的真相:16.7亿公里路测 vs 1小时实验室
华为鸿蒙智行在测试翻车后甩出一组硬核数据打假懂车帝的智能测试数据:用户日均使用辅助驾驶94.8%,半年触发自动紧急避险200万次,成功应对加塞3.2亿次——这些来自真实道路的数据,却被懂车帝的“人造考场”全盘否定。
业内专家早就戳破实验室测试的软肋。清华大学王振华教授直言:“封闭测试如同让学生在题库里作弊,企业真正该卷的是开放道路的算法迭代。”岚图汽车更呼吁行业直面痛点:测试暴露了感知系统对非标障碍物(比如倒伏树干、翻滚轮胎)的识别短板,与其纠结排名,不如把“失效兜底机制”写入强制标准。
这场闹剧唯一的价值,是撕碎了某些车企的“皇帝新衣”。当特斯拉陶琳说“安全没有上限”时,国产车更该明白:在L3法规落地前夜,任何投机取巧都是刀尖舔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