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4S店退网致万元保养套餐“打水漂”消费者维权陷困境

车主遭遇“闭店危机”维权无门

甘肃嘉裕关车主张先生近日向媒体反映,其2022年在当地奥迪4S店花费近5万元购买的终身保养套餐,仅使用1次便遭遇门店退网。目前距离最近的奥迪授权服务商位于600公里外的西宁市,高昂的时间成本与交通费用让套餐权益形同虚设。该案例揭开了豪华车售后服务体系中的维权黑洞。

全国多地爆发同类投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近年汽车经销商网络调整加速,北京、郑州、昆明等地均出现奥迪车主维权事件。多位消费者提供的合同显示,此类保养套餐多为“预付费制”,金额集中在3万-8万元区间,承诺涵盖5-10年基础保养及部分易损件更换。但伴随经销商退网,相关服务承诺沦为“空头支票”。

厂商回应被指“隔靴搔痒”

针对持续发酵的维权风波,一汽奥迪5月22日回应称“正在帮助解决用户相关问题”,但未披露具体解决方案。记者致电奥迪官方客服获悉,目前处理方式仅为“协调转介至其他门店”,对于消费者提出的退款诉求,客服明确表示“需与原购买门店协商”。

经销商退网潮冲击售后体系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汽车经销商退网率高达14.7%,豪华品牌因渠道升级压力,退网比例持续攀升。某奥迪经销商负责人透露,单店退网涉及未履约的售后套餐金额普遍超过200万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指出,主机厂对经销商缺乏有效约束机制,部分品牌为完成销售指标,纵容经销商违规销售长期服务合约。

法律漏洞加剧维权难度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汽车业务部主任蒋永鹏分析,此类纠纷存在三大法律困境:

1.合同主体模糊:保养合约多由经销商单独签署,厂商常以“第三方服务”为由规避责任;

2.履约期限违法:部分套餐期限超越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规定的5年上限;

3.监管盲区:汽车预付费服务尚未纳入商务部门预付卡备案监管体系。

行业转型催生系统性风险

随着新能源汽车直营模式普及,传统4S店体系面临重构压力。奥迪经销商网络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退网门店达47家,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某合资品牌区域经理透露,厂商渠道战略调整时,往往优先保障核心市场,边缘区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沦为“次要选项”。

消费者权益保护亟待破局

中消协2023年受理的汽车类投诉中,22.3%涉及售后服务纠纷。专家建议建立预付费资金存管制度,要求厂商对授权经销商销售的服务产品承担连带责任。目前上海、杭州等地已试点汽车预付费服务备案制,单笔金额超过5000元的套餐均需纳入监管平台。

这场由经销商退网引发的维权风暴,暴露出汽车行业转型阵痛期的系统性风险。当渠道变革的巨轮轰然前行,如何守护好消费者权益的“压舱石”,将成为检验车企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尺。

2025年5月23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