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缺席上海车展,竟是进口芯片遭断供?

小米YU7缺席上海车展,竟是进口芯片遭断供?

小米YU7缺席上海车展,竟是进口芯片遭断供?-有驾

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小米展台人潮涌动。但本该亮相的旗舰车型YU7却不见踪影——这个空位暴露的不仅是展台缺口,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隐形战役。

一、消失的YU7与暴涨的芯片账单

英伟达Thor芯片的断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去年每片3000元的Orin-X芯片,如今采购价已飙升至6750元。这意味着每辆搭载该芯片的车型,仅硬件成本就增加近4000元。小鹏P7+临时将Thor芯片更换为双Orin-X的方案,背后是车企在算力与成本间的艰难平衡。

小米YU7缺席上海车展,竟是进口芯片遭断供?-有驾

数据背后的博弈

  • 智能驾驶芯片占整车成本比重从2.1%激增至4.7%

  • 国内TOP10车企的芯片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32天(2022年为89天)

二、国产芯片的突围与困境

小米YU7缺席上海车展,竟是进口芯片遭断供?-有驾

蔚来最新发布的神玑芯片看似风光——1000TOPS的算力数据碾压英伟达Thor。但在上海嘉定自动驾驶测试场,搭载该芯片的ET7在紧急变道场景中,决策延迟仍比采用英伟达芯片的车型多出0.3秒。

能效比这道坎

  1. 英伟达Thor芯片每瓦特功率可输出40.64TOPS算力

  1. 地平线征程6芯片的能效比仅为其四分之一

小米YU7缺席上海车展,竟是进口芯片遭断供?-有驾

就像马拉松选手突然改练短跑,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算法适配度不足、软件生态薄弱、车规级验证周期漫长,这些看不见的关卡比算力竞赛更考验耐心。

三、车企的生存博弈

上汽集团智能驾驶负责人透露,其与华为达成的芯片合作协议中藏着"阶梯对赌条款"——若国产芯片良品率三年内达不到98%,需反向支付研发补偿金。这种带着镣铐的舞蹈,折射出行业普遍的焦虑。

供应链重构进行时

小米YU7缺席上海车展,竟是进口芯片遭断供?-有驾
  1. 小鹏自研芯片团队规模半年扩张3倍

  1. 理想汽车新建12英寸车规芯片试验线

  1. 比亚迪投资170亿布局SiC芯片全产业链

四、消费者即将面对的现实

小米YU7缺席上海车展,竟是进口芯片遭断供?-有驾

明年上市的车型可能出现"芯片分级"现象:采用进口芯片的版本售价可能上浮1.5-2万元,而国产芯片版本在部分场景下可能出现"车道保持时方向修正次数增加""雨雾天识别距离缩短20%"等体验差异。就像5G手机刚普及时的信号落差,消费者需要重新理解"够用"的定义。

五、黎明前的黑暗与曙光

华为海思的工程师团队正在浦东进行封闭开发,他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将MDC计算平台的软件适配效率提升300%。这个被戏称为"芯片攻关突击队"的团队,办公区贴着醒目的标语:"每快1毫秒,就能多救一个家庭"。

这场芯片突围战没有退路。从手机到汽车,从5G到AI,中国企业正在重走当年京东方突破屏幕垄断的荆棘路。正如特斯拉用自研芯片实现超车所揭示的真理——真正的核心技术,永远不可能在货架上买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