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克核燃料驱动车辆的惊人续航距离

100克的核燃料,能让一辆车绕地球570圈。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嘴里的咖啡差点喷出来——不是因为夸张,而是这画面感太离谱:你开着车,油表永远停在满格,跑了十年八载,还得想办法把旧车卖掉,因为它压根不缺“油”。

要知道,现在我们这些普通人还在为续航焦虑互相安慰呢。

加油党嫌92号贵得像进口红酒,一脚油门下去就是几块钱;电动车主冬天冻成狗,高速上排队充电一个小时起步,有时候前面那位大哥手机刷完两集剧都没轮到他。

大家都困在同一个循环:补能、花钱、等……再来一遍。

可控核聚变听起来就像科幻电影里才有的词——“造个小太阳放家里烧”,谁信啊?

100克核燃料驱动车辆的惊人续航距离-有驾

但科学家真干了,而且火候越来越准。

2025年初,中国EAST装置直接把反应堆温度拉到了1.17亿度(原子核温度)和1.6亿度(电子温度),稳定运行1066秒,比前年翻了一倍多。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不仅能点着“小太阳”,还能让它稳稳亮上一刻钟,不再是一闪即逝的烟花秀。

当然,把实验室那套搬进汽车,目前还是痴人说梦——ITER那个环形托卡马克直径20米,占地跟半个足球场似的,你别说塞进SUV了,就算换房车也装不下。

但技术变化速度超乎想象。

100克核燃料驱动车辆的惊人续航距离-有驾

今年春天,中国公司做出了21.7特斯拉磁体,比麻省理工学院最强纪录还高,这玩意儿越强,同样功率下设备就能缩小许多。

有朝一日,也许真有人开着聚变动力Mini去买菜,中途唯一担心的是停车费而不是电量。

不过光靠幻想是不够的,我翻了翻数据才发现,那100克氘氚释放出来的是63万亿焦耳,相当于180万升汽油。

如果按百公里8升计算,这台理论上的“终极神车”可以跑2300万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出发沿赤道兜570圈回家,每天开100公里足够用60多年。

这续航长度基本宣告汽车行业很多传统玩法会被颠覆,比如加油站、高速服务区、大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可能都得转型,否则只能守着空荡荡的店面看历史尘封自己。

100克核燃料驱动车辆的惊人续航距离-有驾

问题来了,既然这么香,为啥现在路上没见过?

因为现实骨感到令人牙疼。

一方面是材料问题,高能中子对结构件的破坏力惊人,就像每时每刻都有无数颗高速钢珠打在墙壁上,再坚固也扛不住;另一方面是安全与监管,尤其氚虽稀少但有放射性,需要严苛防护措施。

而且,要让民用市场接受这种能源,不只是技术过关那么简单,它牵涉法律体系、保险模式乃至城市规划的大改造,说白了,是全社会协作级别的大工程。

100克核燃料驱动车辆的惊人续航距离-有驾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心理层面的阻力,人类向来怕新东西。

当年蒸汽机取代马匹的时候,被骂污染环境、不靠谱的人比支持者多得多,如今看来是不是似曾相识?

如果未来哪一天街头出现第一辆商用聚变轿车,你敢第一个买吗?

还是准备等隔壁老王先试三五年,看他头发会不会提前谢顶?

顺带插一句,其实海水里的氘储量巨大,每升海水提炼出的氘足以支撑一辆车跑几百公里。

100克核燃料驱动车辆的惊人续航距离-有驾

而更稀缺的氚,可以通过锂生成,而锂矿储量目前并不存在绝对短板。

从资源角度来说,这是接近无限供给的一种能源。

不产尾气、不丢废电池,全程只吐无害的氦气,这环保简直挑不出毛病。

可是话又说回来,当科技真的发展到“一次加注管你几十年”的程度,我们今天熟悉的一切商业逻辑都会崩塌,加油站或许会改名叫“便利生活驿站”,修理厂生意惨淡到只能帮忙贴膜洗车甚至煮咖啡维持收入,高速公路收费亭估计连微笑小姐姐都懒得配备,因为没人愿意慢下来掏钱包补什么票。

我挺好奇,到那个时代,人们会不会怀念如今这种略显笨拙但热闹非凡的旅途体验——冬天裹着羽绒服排队快充,在服务区蹭杯热豆浆顺便买俩烤肠;或者深夜找不到加油站,只好躺副驾盯星空等救援拖回城……未来或许很酷,但总归少了一些故事可讲。

所以,如果明天有人拍桌宣布:“各位!首批民用可控核聚变汽车上市啦!”

你是真冲过去订一台,还是默默观望,让别人替你踩坑?

毕竟嘛,有些科技革命,从外行眼里看就是浪漫传奇,从内行视角瞅则全是刀口舔血。

但不可否认,那一步,总有人要先迈出去,然后世界才开始真正改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