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联名合作的风潮可以说是愈演愈烈。
小到和某个潮牌出个联名款服装,大到直接和另一个领域的品牌联手打造一台独一无二的汽车,似乎不搞点跨界,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但大家心里可能都会有个疑问,这些五花八门的联名,究竟是品牌之间真正有深度的思想碰撞,还是仅仅为了制造话题、吸引眼球的短期营销手段呢?
当一个以驾驶乐趣和复古设计著称的汽车品牌,遇上一个业务范围横跨摩托车改装、冲浪、服饰乃至咖啡的“生活方式”品牌,它们联手打造出来的作品,又会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MINI和来自澳大利亚的品牌Deus Ex Machina合作推出的两款概念车,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门道。
要理解这次合作的意义,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两个品牌各自的特点和背景。
先说MINI,这个品牌从诞生起就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在上个世纪,第一代经典Mini凭借其小巧的车身和出色的操控性,在蒙特卡洛拉力赛等顶级赛事中屡次战胜那些比它大得多、马力也强得多的对手,奠定了它“以小博大”的传奇地位。
后来被宝马集团收购并复活之后,新时代的MINI更是将“个性化”这个标签发挥到了极致,从车身颜色、车顶图案到后视镜盖的款式,几乎所有细节都可以由车主自行选择,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独一无二的追求。
然而,随着汽车行业全面转向电动化,MINI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当它引以为傲的发动机轰鸣声和那种独特的“卡丁车”驾驶感受,因为电动机的特性而逐渐消失时,它该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魅力,告诉消费者,电动的MINI依然是那个最酷、最有趣的MINI?
再来看看它的合作伙伴,Deus Ex Machina,这个名字直译过来是“机械降神”,听起来就颇具哲学意味。
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服装品牌。
这家公司2006年在澳大利亚成立,最初的核心业务是手工定制摩托车。
它的创始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只做一个单一领域的品牌,而是希望创造一个融合了多种亚文化的社群空间。
在Deus的全球旗舰店里,你不仅能看到精心改装的复古摩托车,还能喝到高品质的手冲咖啡,旁边可能就陈列着冲浪板和最新款的服饰。
它所倡导和销售的,其实是一种“不满足于现有成品,通过亲手创造来获得乐趣”的生活态度。
这种崇尚自由、动手和创造精神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
所以,当MINI这个在汽车界以个性著称的“老玩家”,遇上了Deus这个在生活方式领域玩转跨界的“高手”,两者的合作就显得顺理成章。
MINI需要借助Deus所代表的潮流文化,为自己的电动化产品注入新的情感价值;而Deus也乐于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从摩托车和冲浪板,延伸到汽车这个更广阔的平台。
了解了背景,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次合作的成果。
首先是那台纯电动的概念车,名为Skeg。
这个词在冲浪运动中特指冲浪板底部的尾鳍,是控制方向和提供稳定性的关键部件。
用它来命名一台电动车,其寓意非常明显,即便是电力驱动,也要追求如同冲浪般的驾控感和自由精神。
这台车的外观设计极具冲击力,车身采用了非常鲜艳的亮黄色,据说是为了致敬上世纪70年代的冲浪文化,这种颜色在城市车流中无疑会成为绝对的焦点。
车头部分,虽然保留了MINI标志性的圆形大灯轮廓,但传统的进气格栅被一整块可以发光的LED面板所取代,在夜晚点亮时,科技感十足。
车身加装了宽体套件,并且刻意将固定的铆钉裸露在外,营造出一种粗犷的手工制作感,这正是Deus品牌美学中常见的一种元素。
车尾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它没有安装一个追求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夸张尾翼,而是设计了一个形态酷似冲浪板的扰流板,巧妙地将高位刹车灯融合其中。
这个设计可能对提升车辆性能的帮助有限,但它所传递出的那种“玩乐至上”的态度却是满分的。
进入车内,这种为特定生活方式服务的设计理念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后排座椅被完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玻璃纤维制成的托盘,上面还配备了专门的绑带,可以用来固定冲浪后湿漉漉的潜水服或者沙滩巾,非常实用。
座椅的材质也很有讲究,使用了氯丁橡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水料,这种材料不仅防水防滑,而且非常耐磨,即便是刚从海里出来,穿着湿衣服坐进去也完全不用担心。
仪表盘的造型也从冲浪板的结构中汲取了灵感,处处体现着细节。
当然,作为联名款,Deus的品牌标识也无处不在,最显眼的就是车顶上那个巨大的“X”图案。
从动力性能来看,官方给出的参考是基于现款的MINI COOPER SE JCW车型,其最大功率约为218马力,官方续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
坦白说,这样的数据如果放到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算突出。
国内很多自主品牌,比如比亚迪、极氪等,动辄提供六七百公里的续航,零到百公里加速进入“三秒俱乐部”的车型也比比皆是。
因此,Skeg这台车的核心竞争力显然不在于冰冷的性能参数,而在于它所营造的一种场景和氛围,它试图告诉人们,电动车也可以是充满激情和个性的,它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延伸。
如果说Skeg代表了MINI对电动化未来的潮流化探索,那么另一台燃油概念车Machina,则更像是一场对内燃机时代的深情致敬和终极狂欢。
Machina这个词本身就源于“机器”,充满了冰冷的机械美感。
这台车的设计语言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战斗”。
它同样采用了宽体和铆钉元素,但整体风格更为激进。
红、白、黑三色搭配是赛车运动中的经典涂装,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MINI在拉力赛场上的辉煌岁月。
车头的设计堪称“疯狂”,设计师大胆地移除了传统的主大灯,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巨大的进气口,用于给刹车系统散热,只保留了环形的日间行车灯作为点缀。
为了解决照明问题,格栅上加装了四盏拉力赛规格的辅助射灯,其强大的照明效果足以让这台车在黑夜中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
车尾巨大的扩散器和高高耸立的尾翼,其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参加专业耐力赛的JCW赛车,一切都以性能为最高优先级。
打开车门,你会发现车内完全是一副专业赛车的模样。
为了极致的轻量化,车内地板由铝板制成,没有任何地毯或隔音材料。
一根高耸的直立式液压手刹是漂移和激烈驾驶的利器。
座椅是包裹性极强的赛车桶椅,配上能将人牢牢固定在座位上的五点式安全带,再加上遍布车厢内部、用于加强车身刚性的防滚架,所有这些配置都只有一个目的:让驾驶者与这台机器实现最直接的沟通,感受最纯粹的驾驶乐趣。
方向盘也换成了赛车上常见的快拆式设计,表面包裹着翻毛皮以增加摩擦力,手感极佳。
动力系统参考的是现款的燃油版MINI JCW,搭载一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231匹,百公里加速时间在6秒出头。
在电动车性能“内卷”的今天,这个数据或许已不算惊艳,但Machina所要提供的,并非单纯的速度,而是一种多维度的感官体验——发动机在耳边的嘶吼、变速箱换挡时的冲击感、轮胎紧抓地面的反馈,这些都是电动车难以复制的机械魅力。
它就像是内燃机时代的一首赞歌,充满了力量与激情。
这两台概念车虽然不会进行量产销售,但它们清晰地展示了MINI在品牌发展十字路口上的思考:一台车面向未来,探索电动时代下如何延续品牌的“有趣”灵魂;另一台车回望过去,向品牌引以为傲的燃油车历史和忠实爱好者们致敬。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尤其是在新能源技术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像MINI这样的传统品牌,如果仅仅依靠过去的品牌光环,是远远不够的。
它们必须找到新的、能够打动新一代消费者的故事和表达方式。
这次与Deus的合作,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它证明了汽车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性能参数和科技配置上,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同样可以成为品牌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