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买车这事,和相亲其实也没什么两样——你没钱就别做白日梦,车厂也懒得搭理你;你有点钱,车厂就开始把你当老父亲供起来,各种哄,各种骗,生怕你不掏钱包。毕竟这个年代,钱包才是终极恋人,谁能不爱钱呢?
领克最近宣布了领克10 EM-P预售,19.2万起,插混中大型轿车,顶配才22.2万,怎么看都像一场定价很自信的相亲大会。官方恨不得举着喇叭喊:我们不贵,你要不赶紧下手,可能五环外的路灯都要抢走你心中的女神了。至于9月8日上市,那就是车厂里的七夕,浪漫得很,生怕你错过,掉队做电动车大冤种。
对,这就是新一代“有钱人的高端小目标”。车市里,19.2万已经35线奋斗青年的天花板,可在领克嘴里,竟然也能小小宽容一把,让你假装属于体面的中产。
外观设计,看上去硬是要凹些科技感,好像不显灵就怕没人相信自己也能开得起家里的电饭煲。前脸按“家族式”手法大刀阔斧地封闭了格栅,说是气场全开,但我怀疑设计师是不是也是段子手——能不透风的,就别透气,毕竟空气除了让你呼吸,也让发动机喘不过气来。
至于贯穿式大灯组,立体感日行灯,这些玩意儿也真不是给我这等糙人准备的——能看清夜路就够了,剩下的灯效多半夜里用来引狼入室,看谁能招来审美同频的灵魂伴侣。三段式下包围,黑色饰板,导流槽什么的,如同给汽车开了炫酷滤镜,但开在城市霓虹下面,也没见谁敢下车说“我是新时代暴走族”。
中间进气口是矩形、横幅式,其实也是有点强调层次感,不过“层次”这玩意儿,都是大厂为了面子包装的技术,真上路了,还不是一地鸡毛,横着也得被堵着。
车身侧面溜背造型,双色悬浮式顶,看着有点像隔壁小区刚换新发型的小王,特意染一半想突出自我,但其实还是没逃过发型师的剪刀手。腰线贯穿设计,弹出式门把手,说是降低风阻,其实也是车厂在网络流行语里抓住了“高级感”当卖点。轮毂熏黑多幅,名字起得那么狠,转起来还不是瞎忙活——你大可把家里的麻将牌贴上轮胎,说不定新奇又绿色。
尾部也讲究得不得了,什么扰流板、贯穿式尾灯、点阵LED,有点像大学里的毕设项目,光说花里胡哨,实际点燃那一刻,只能提醒后车:别追我了,我已经穷得快着火了。筋线轮廓、黑色饰板、雾灯,设计师的字典里只有“层次”,我就算后排坐着,也只层次分明地感受到屁股的分隔线。
至于车身尺寸,你听着就觉得自己要变成巨人,长度超过五米,宽度、轴距都不小——仿佛是不是买了这车,就能自动把人生拉宽,成了小区里空间最富裕的灵魂。其实归根结底,车身宽不宽,取决于出租车大哥愿不愿意让你并线。
内饰标榜家族化,同样也是套路。双幅方向盘,全液晶仪表盘,悬浮中控屏,怀挡,全都像是高科技拉皮手术——让你觉得只要上了车,哪怕没钱消费,也能在座舱里错觉“自己要起飞了”。无线充面板、带盖储物槽,都像是一群卖课的在招呼,不买也心痒,买了发现还是手机没地方放。
智能辅助驾驶,激光雷达标配,全都高端到牙齿上了。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H7方案,名字念出去都像是黑客帝国最新剧情。城市、高速、泊车场景全自动,全车像是装了人工智障,不用你动手,自己就能“通向智慧生活”。但你可千万别太相信,全球最聪明的也不过是导航里的“重新规划路线”,能把你带进沟才能算是人工智能的真谛。
至于豪华配置,也一套一套地上,胎压显示、电尾门、前后雷达、全景影像、自动驻车、悬架调节、无钥匙进入启动、全景天幕、雨刷自动、方向盘加热、座椅按摩通风、一排二排都能调。简直是拿你当慈善家哄着,买车送家的感觉。可你别忘了,哪怕手机上全配了,家里没人给你充电还是一场孤独的手机争霸赛。
动力总成嘛,四驱插混系统,发动机加上P1、P3、P4电机,满分套路。发动机120kW,电机一加,总功率390kW,扭矩755N·m,“零百加速5.1秒”,再配上金砖电池组,有两种容量,两种续航。120km和240km,可不是给你去新疆连夜探险的,而是在城区里模拟高铁体验。买车的人想象着本周末能跨城约会,结果最后只能当超市里买菜的明星,看着别人投去艳羡的目光,还是在尾气微醺里流泪。
其实车子到底好不好,看配置多、性能强,可是买来的,还是你得开着去上班,同事还怕你撞到他们的共享单车。坐在主驾,享受自家“激光雷达”的扫荡,却也躲不过红灯无聊的摁手机。你可以自动泊车,但却自动赶不上领导的批评。
当然整个市场也在变。过去大家都想开个破五菱,现在再穷也不能被嘲;今天你买了领克10,明天就能被邻居用问号脸怀疑工资单是不是男朋友寄来的。
智能辅助驾驶一上,大家都以为自己省心省力,其实只是把不得不动脑的事交给了别人。你在车里说一句“导航去公司”,结果智能助手带你去了最近的996。
至于激光雷达全标配,英伟达芯片这事,看着带劲,但芯片再牛,也挡不住打工人的焦虑水波。不管多少TOPS算力,不管千里浩瀚辅助驾驶,自动泊车总归也不能把你自动泊进升职加薪。你坐在这样的大车里,笑着跟家人说科技改变生活,最后自己单手攥紧方向盘,祈祷堵车的时候别让领导发现你晚到了。
毕竟从营销到配置,车厂和买家都在过家家。厂商一边把功能吹出银河系,另一边,又得安慰用户:我们都一样,各自为过。
看完这些技术参数,外观风格,豪华配置和炸裂参数,我只想问一句:你能不能让这车自动帮我交房租?
又或者,19.2万的起售价,到底买来开路,还是买来堵心?
最后啊,不用问了,买车的人都懂——我们是在买一个可以让自己在堵车时假装幸福的道具。
愿你买得起,开得远,最后没被那700TOPS算力堵到怀疑人生。别忘了,在汽车进化的路上,疲惫的还是打工魂。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