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撞车电池起火!成都小米新能源汽车燃烧致1人死亡,行业安全标准受质疑

成都天府大道一辆小米SU7行驶中底盘冒烟起火,驾驶员未能及时逃出,最终死亡。

警方通报显示,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超标准3倍,车辆先碰撞护栏导致电池包短路,随后热失控引发火灾。

消防部门耗时40分钟扑灭明火,但车身已烧毁。

新能源汽车起火并非个例。

2023年全国电动车火灾事故中,电池问题占比47%,其中碰撞后短路为主要原因。

小米SU7搭载的三元锂电池虽能量密度高,但稳定性较差,易在受损后热失控

电池设计缺陷:业内工程师指出,涉事车型电池包防护层厚度不足,碰撞时易破裂。

对比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针刺不起火”测试,小米电池安全标准有待提升。

酒驾加剧风险:酒精延迟驾驶人反应时间,导致未能在起火初期解锁车门。

数据显示,酒驾事故中新能源车逃生成功率比燃油车低20%,因电子门锁断电后失灵概率更高

应急机制缺失:车辆未标配自动断电系统,碰撞后高压电持续输送加速火势。理想车型已应用“碰撞即断电”技术,小米可借鉴

新能源车如何跨越安全门槛?

政策层面:国家需强制要求电池通过针刺、挤压测试,否则禁止上市。

欧盟2024年新规已将电池安全纳入星级评价,中国可参考

企业责任:车企应公开电池安全数据,设立快速理赔通道。小米可学习特斯拉的“电池终身质保”服务,消除用户顾虑。
用户教育:销售环节需强调应急操作,如机械开门装置位置、灭火器存放处。模拟演练可提升事故生存率

为何新能源车起火更致命?

对比燃油车火灾,新能源车有三重特殊性:

一是电池燃烧温度可达800℃(燃油车为500℃),扑救难度大;

二是释放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短时间致人昏迷;

三是火势复发率高,电池余燃可能持续数小时。因此,行业需研发专用灭火装置及逃生工具

你会因安全顾虑犹豫购买新能源车吗?你认为车企和政府还应采取哪些措施?评论区聊聊!

#10月创作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