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就在短短几年前,要是谁家买了一辆丰田或者本田的油电混动车,那在亲戚朋友眼里绝对是件有面子的事。
这车既省油,开起来又安静,还带点科技感,妥妥的“懂车”之选。
那时候去店里看车,销售人员底气十足,热门的混动车型不光没优惠,有时候还得排队等车,甚至加点钱才能早点提车。
可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你再去汽车市场逛一圈,会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当年高高在上的油电混动车,现在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贴着降价好几万的标签,却鲜有人上前仔细询问,甚至展车上都落了一层薄薄的灰。
这到底是怎么了?
是油电混动车本身变差了吗?
还是咱们老百姓的购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咱们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把这背后的来龙去脉给您聊透彻。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先把时间倒回几年,看看油电混动车当年是怎么火起来的。
在那个时候,我们的选择其实很有限。
纯电动车虽然听着环保又新潮,但续航里程普遍很短,开出市区就心里发慌,更别提充电桩了,那会儿简直是稀有物种,找个充电的地方比找个停车位难多了,所谓的“里程焦虑”是实实在在的。
而传统的燃油车呢,虽然技术成熟,加油方便,可油价总是牵动着每个车主的心,每次油价一涨,加油的时候都感觉心在滴血。
就在这个两难的境地里,油电混动车像个“救世主”一样出现了。
它的逻辑特别聪明:车里既有发动机,也有一套小型的电池和电机系统。
在起步、堵车这些最费油的工况下,它让电机来干活,既安静又省钱;等车速提起来,发动机再介入,顺便还能给电池充电。
最关键的一点是,你完全不用为充电这件事操心,它自己就能在行驶和刹车中把电能补回来。
这就完美地解决了当时消费者的核心痛点:既享受到了电驱动带来的部分省油效果,又完全没有纯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烦恼。
所以,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毫无疑问是家庭用车的“最优解”,大家愿意多花点钱买个省心省油,这个账算得过来。
然而,市场的变化速度,往往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过去让油电混动车引以为傲的最大优点——“无需充电”,在今天这个时代,戏剧性地变成了它最大的软肋。
原因无他,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变了,整个用车逻辑被彻底颠覆了。
首先,就是充电设施的普及速度实在太快了。
不信您现在下楼去小区的地下车库看看,是不是一排排的充电桩整齐排列?
周末去商场逛街吃饭,停车场里是不是也划分出了大量的充电专用车位?
甚至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快充站也已经成了标配。
过去是“车多桩少”,现在很多地方是“桩比车多”。
基础设施的完善,直接为另一类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插混)铺平了道路。
插混车和油混车虽然都叫“混动”,但骨子里完全是两码事。
插混车带的电池要大得多,这就让它拥有了相当可观的纯电续航能力。
早些年的插混车可能只能纯电跑个五六十公里,大家觉得有点鸡肋,但现在国产的插混车,纯电续航突破一百公里已经是家常便饭,有些甚至奔着两百公里去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
对于绝大多数每天就是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买买菜的城市家庭来说,这个纯电续航里程完全足够覆盖一整天的行程了。
于是,一种全新的用车模式诞生了:白天开车用电,晚上回家在地库或者自家车位插上充电枪,享受着几毛钱一度的家用电价,算下来每公里的花费可能也就一毛钱左右。
而油电混动车呢?
它虽然也省油,百公里油耗可能在四五个油左右,但只要发动机一启动,烧的就是八块钱一升的汽油,每公里成本怎么也得四五毛钱。
这么一对比,经济账就非常清晰了。
当你的邻居开着插混车,每天花一杯奶茶的钱就能跑遍全城时,你开着油混车还得时刻关注油价的涨跌,心里那份“省”的优越感自然荡然无存。
油混车因为它不能外接充电,就等于被动放弃了使用廉价电能的权利,这在充电如此方便的今天,确实显得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如果说用车成本的逆转是第一重打击,那么产品体验上的巨大差距,则是压垮油电混动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点,在中国品牌插混车的强势崛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你花同样的钱,比如二十万,坐进一台合资品牌的油电混动车里,大概率会看到一个尺寸不大、反应也谈不上快的中控屏幕,内饰设计四平八稳,车机系统可能还是好几年前的逻辑,除了省油,似乎找不到更多让人兴奋的点。
它的技术核心,那套混动系统,虽然经过了市场多年的检验,非常稳定可靠,但反过来说,也意味着它很多年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了。
然后,你再拉开一台同价位的国产插混车的车门,那感觉就像从“功能机时代”一步跨入了“智能手机时代”。
映入眼帘的可能是贯穿式的超大屏幕,车机系统流畅得像平板电脑,你可以动动嘴就让语音助手帮你导航、放音乐、开车窗。
更重要的是,像主动刹车、车道保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这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国产插混车上几乎成了标配,大大减轻了长途驾驶和城市堵车的疲劳感。
这种全方位的体验升级是颠覆性的。
消费者不是技术专家,但他们能最直观地感受到哪台车更好用、更舒服、更显档次。
一边是能提供“移动智能空间”的科技产品,另一边则更像一台传统的代步工具,当价格相差无几时,用钱包投票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来自市场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如今插混车的销量已经是油混车的好几倍,并且差距还在持续拉大。
这种趋势甚至传导到了二手车市场,油混车的保值率出现了明显下滑,因为它对于二手车买家来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论省钱,比不过能用纯电的插混;论皮实耐用和价格低廉,又不如纯粹的燃油车。
技术迭代就是如此残酷,它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
油电混动并没有做错什么,它在自己的时代里是一个优秀的产品,但当一个成本更低、体验更好、更符合当下生活方式的新物种出现时,它的光环褪去,被市场逐渐边缘化,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