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凌晨三点,排队抢思域的人吗?我见过。真不是段子,四五年前,本田思域在年轻人的眼里,比AJ还潮,买思域都不能“掏钱就提车”,没点关系,别想当天开走。甚至销售直接跟你讲:加价一万,再等等,或者抱怨“指标还在等,现车没货”。那时候,思域就是信仰,一年24万台的销量,在马路上看见,顺眼还多看两眼。如果你逛车论坛、问答社区,改无数头都是思域,尾翼和炮筒声浪,各种DIY教程,不来一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车。
但没几年,风向就变了。2025年,思域落到这个价格,直接血崩式优惠——低配12.99万起,盘一圈全国,4万块优惠的地方太常见,甚至连推销都带点拜托口气,“您要不看看思域?零首付也行”,“买一辆还能送保养”,可销量呢,真的辣眼睛,月均三四千台,最低月份还不到2500台,比起巅峰时期简直咸鱼翻身都嫌费盐。
问题到底出在哪?表面上看是价格的锅——以前加价都要抢,现如今便宜了反而没人买。可你仔细想,降价不是万能钥匙。你问问身边的人,“为啥不买思域”,听到答案不是“贵”,多数是“没意思”“过时”“没什么新鲜感”。
思域的老底子是什么?其实就是“运动外观+本田发动机”。2016~2020那会,1.5T涡轮增压的设定,动力和操控都杠杠的,尤其比同级别大众、丰田那些自吸老头乐,年轻人买车,预算15万,思域大概率榜单Top3。而且那几年,新能源车根本不是热门,你想买个好玩点、还有点牌面的轿车,避不开思域。车辆性价比、保值率、改装潜力,说不定还能追一把“弯道王”,带妹子兜风也不掉份。
可现在形势变了。智能化、电动化砸过来,国产新能源把燃油车踢出局了。你看看比亚迪秦L DM-i,动不动就是油电混动,实际续航一千多公里,城区跑都不用加油;银河L6,零百加速直逼7秒,带大屏、氛围灯,科技感纯拉满;还有小米SU7,价格一压再压,20万出头就能买到纯电还带性能的,提速拉得比思域还凶。
那思域呢?还是老配方,1.5T发动机原地踏步,油耗根本没混动好,操控也一般,智能化用着跟2015年车机似的,气氛全靠“信仰充值”。如果说过去是“年轻赛道上的热搜”,现在直接被边缘化了。性能不突出、智能不够用、油耗也没优势,价格再卷也救不回来。
更狠的是文化符号也没了。以前思域是“年轻+运动”的标签,改装圈一半都是它,车友聚会,尾翼高高翘起,排气咆哮,拍小视频那都是拿流量换青春情怀。而今就算抖音搜“思域”,热门话题不是改装,而是“二手车评估”、“油耗省不省”,都是奔着用车、性价比去的,哪还有一丝热血。小米、比亚迪、理想SU7,全把潮流和流量抢走了,年轻人买车,谁还追那些过去的标签?更别说自动驾驶、大屏游戏、座椅按摩这些新花样,比老旧的思域更有面子。
其实说到底,汽车市场变了,过去“谁家的发动机牛”,现在“谁家的智能化强”。买车是身份,是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思域炒的是“运动+情怀”,新能源乍一看是“科技+智能”,一边是上一代的流行符号,一边是新势力“卷”出来的饭碗。年轻人换着打卡,一步步把思域变成“老一代神车”。
你问我,思域为啥死这么快?答案很无情,其实没人等它下台,只要有更适合的选择——比如随便一款国产新能源,插混、纯电、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体验感就把思域碾压成渣。过去买思域为“运动”,现在买车为“方便、靠谱、省钱、还有智能”。曾经的神车秒变鸡肋,老用户感叹“思域青春不再”,新买家根本不在乎。
再看看厂家的动作,其实也挺无奈的。本田一顿升级,把内饰拉豪华点,加点配置,但终归是“追在后面”,不是引领潮流。思域新款出了,舆论没买账,因为根本不符合现在买家的主旋律。你要智能车,国产新能源给;要性能,混动和电车统统满足;要牌面和社交,网红车型让你随便打卡。思域这点“运动光环”,在新潮流里就是个PPT,过几页就翻过去了。
别忘了,什么地方思域还能卖点?老家或者小城市,油价便宜、路况单一,大伙买车图“耐用踏实”。但主流市场已不是这些地方,年轻消费者换车追求“智能化”、“科技感”和“新鲜体验”。思域的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说到这里,有个更值得琢磨的问题:除了思域,所有曾经的“神车”,都可能会死得很惨。比如一代传奇、五菱、宝骏、甚至帕萨特。当年的辉煌,只是一阵风,汽车行业的变革太快,消费者习惯一年一变。你今天吹牛是爆款,明年就成“库存”。
本田思域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是所有厂家的提醒——别抱着老本吃饭,别以为一个标签就能保稳销量。市场永远是动态的,谁能最快适应,谁才懂得活到下一个风口。否则再次轮到“销量断崖”,哭的还是那些吹神车的人。
大家都在追问:是什么杀死了思域?其实是时代,是用户,是那些“你不努力我就不买单”的态度。智能、续航、性能、体验、社交、情感,这些一环扣一环,谁跟不上谁掉队。思域只是第一个被淘汰的,不是最后一个。
对啊,“曾经的信仰”,最多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底牌。过了那个时期,还能不能撑住,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懂市场”,是不是真的“创新”。时代不会等任何一个神车,如果本田还抱着发动机拍胸口,连销量都得不到一句同情。换个角度,这也挺好的,汽车行业竞争更激烈,大家买到的车越来越牛,思域的“死去”某种意义上,是中国汽车进化最好的注解。
所以,思域的消亡,是市场的必然,是时代的缩影。下一个神车,谁又保证不会被淘汰?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