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奇怪的现象,比亚迪汉L明明配置强悍,可销量就是上不去。6月份店里实际卖出去的DM-i车型才991台,但厂家发给经销商的却有5183台,算下来积压了4000多台。EV版本情况稍好,零售3157台对比批发6040台,也有近3000台在仓库吃灰。如果把4到6月的数据加起来更吓人,总共3万多台车发出去,实际卖掉才1万多,这意味着全国4S店可能停着两万台汉L。
当初这车发布时,谁不觉得它会卖爆?特别是EV版,充电5分钟能跑400公里,加速只要2.7秒,还有激光雷达和城市自动驾驶。价格也从预售时的虚高直接砍了7万,入门款21.98万就能买到1000伏高压平台的电动车。对比小米SU7的400伏架构,汉L的充电技术明显更先进,动力参数也碾压同级。可现实是,SU7一个月能卖2万台,汉L EV连4000台都够呛。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有人说小米会玩营销,能让人为情怀买单。也有人说比亚迪的销售体系太传统,压货给经销商的老办法行不通了。更现实的是,现在电动车市场太卷,光有硬技术不够,还得懂年轻人要什么。汉L的自动泊车功能虽然承诺"出事厂家全赔",但消费者更在意的是这车开出去有没有面子,系统用起来顺不顺手。
还有个细节值得琢磨。厂家宣传"交付3.2万台"其实是指发给4S店的数量,真正到车主手里的差了一大截。这意味着经销商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清库存,降价促销恐怕迟早要来。你看隔壁特斯拉,价格说降就降,比亚迪会不会也走这条路?
其实汽车市场就像智能手机的战场,参数再漂亮,不如用户体验做得好。汉L的激光雷达和1000伏平台就像手机里的顶级摄像头,但普通人更关心屏幕滑起来卡不卡。当技术优势不能转化成日常使用的爽点,再强的配置也可能变成仓库里的库存。
话说回来,如果现在汉L突然降价3万,你会考虑入手吗?毕竟充电快、加速猛这些优点可是实打实的。但反过来想,要是你花二十多万买车,是选参数王还是颜值担当?这个问题,可能连经销商自己都在纠结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