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买车,尤其是买一台给全家人用的SUV,心里头到底在琢磨些什么?
是继续迷信那些老牌豪华车的牌子和所谓的“机械质感”,还是愿意张开双臂,去拥抱咱们国家自己造的新能源车带来的全新智能体验?
过去,这个问题可能还会让人犹豫不决,毕竟一边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品牌积淀,另一边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
但是到了今天,当很多人有机会把这两类车放在一起,真刀真枪地在日常生活中用一用、比一比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差别,已经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了。
咱们先从一个最普通、最常见,但也是最能体现一辆车到底贴不贴心的环节说起:开车门。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吧?
去超市大采购回来,左手拎着油,右手提着米,外面可能还下着小雨。
走到自己那台传统豪华车,比如宝马X3旁边,接下来的动作就有点狼狈了。
你得先把手里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可能还湿漉漉的地上,或者用一个很别扭的姿势把东西夹在胳膊底下,然后腾出手来,在衣服口袋里或者随身的包里翻找那把车钥匙。
在那个瞬间,什么品牌的尊贵感,什么驾驶的乐趣,都暂时被抛到脑后,脑子里想的可能就是“快点打开门”。
现在,我们把镜头切换到像腾势N8L这样的国产新能源车上。
同样是双手提满东西,同样是下雨天,但整个过程就完全不一样了。
车主只需要走到车门附近,对着感应区域潇洒地挥挥手,车门就会在半秒钟之内自动滑开。
整个过程,手没有接触车身,避免了在雨天把泥水蹭到车漆上,手里的东西也不用落地,更不用在风雨里掏钥匙。
这背后,是毫米波雷达和视觉摄像头这些传感器的功劳。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个电动门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这种想法,往往是在你不需要的时候产生的。
当你真的遇到孩子在怀里哭闹、双手又被占满的混乱时刻,才会明白这种“不用动手”的设计,到底解决了多大的实际问题。
它甚至还考虑到了你只是从车边走过,并不会错误地把门打开,这说明技术已经想得很周全了。
这种把高科技用在解决生活小麻烦上的思路,体现的是一种造车理念的变化,从“给你一台性能好的机器”,变成了“为你提供一个方便省心的服务”。
说完了便利性,再来聊聊一台家用SUV最核心的素质:安全。
提到安全和操控,宝马的xDrive四驱系统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在车迷心中地位很高。
这套系统确实非常优秀,它能非常快速地调整前后轮的动力,在下雨天或者路面很滑的时候,让车开起来很稳,抓地力很强。
这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帮你开车,让人心里很踏实。
然而,新技术的发展,把“安全”这个概念推向了另一个层次。
以腾势所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为例,它采用的是多个电机独立驱动车轮的方式。
如果说传统四驱是让四个轮子步调一致地工作,那这种新技术就相当于给每个轮子都装上了一个能独立思考的小脑筋。
它能极其精确地、单独地控制每一个轮子的力气大小和转动速度。
这会带来什么不同呢?
咱们还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你在一段有点积水的山路上拐弯,速度稍微快了一点。
开传统四驱车,当车轮快要打滑的时候,车上的稳定系统会立刻介入,通常是帮你踩一下某个轮子的刹车,把车身姿态“拽”回来。
这个过程你会明显感觉到车身“咯噔”一下,有一股力量在跟你较劲,虽然车稳住了,但过程有点突然,车里的乘客可能会吓一跳。
而换成这种新技术驱动的车,在同样的情况下,整个修正过程是悄无声息的。
因为系统能提前预判到车轮有打滑的风险,它不是用“踩刹车”这种比较生硬的方式,而是通过给弯道外侧的轮子增加一点点动力,同时给内侧的轮子减少一点点动力,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非常柔和又坚定地把车身“推”回了它应该在的线路上。
乘客在车里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异常,车就已经平稳地通过了弯道。
这种差异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意义重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些平时容易晕车的乘客,在连续的弯路中会感觉舒服很多,因为车身左右晃动的幅度被大大减小了。
安全不再是出事后的被动补救,而是贯穿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主动呵护。
最后,我们再谈谈乘坐的舒适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底盘”感觉。
传统德系豪华车,比如宝马,它的悬架调校风格一向是偏向运动的,路感很清晰。
也就是说,路面上有一点小石子或者小坑洼,你坐在车里都能感觉到。
对于喜欢开车的人来说,这叫“人车合一”,能更好地感知车辆状态。
但对于坐在后排的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来说,这种持续不断的细碎颠簸,就谈不上享受了。
而像腾势N8L配备的智能空气悬架,则走了另一条路。
它更像一个贴心的管家。
车头的传感器会像眼睛一样不断扫描前方的路面,当它“看到”前面有个减速带或者一个坑的时候,就会提前通知悬架做好准备。
所以,当别的车“哐当”一声冲过减速带,全车人都跟着一颠的时候,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噗”的一声,车身被一股柔软的力量托举着,轻柔地起伏了一下就过去了。
有数据显示,这种技术能把冲击感降低三分之一以上,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后排在儿童座椅里睡着的孩子,可能只是轻轻翻个身,根本不会被颠醒。
而且,这种空气悬架高低可调的范围很大。
在高速上拐弯时,它能让悬架变硬,减少车身侧倾,让坐在后排的老人更有安全感,不用紧紧抓着扶手;在需要从后备箱搬运重物,比如婴儿车或者大件行李时,又能一键把车身高度降低几厘米,让你不用费力地往上抬东西。
所以,从开门的方式,到驾驶的安全性,再到乘坐的舒适度,我们能看到,新一代的国产汽车和传统豪华品牌之间的差距,已经不单单是技术参数上的不同,它背后反映的是两种造车理念的更新换代。
传统豪华品牌更多地是在坚持和完善它们对于“一台好开的机器”的理解,而以腾势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利用技术,去解决用户在真实生活场景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努力把汽车打造成一个“好用的生活伙伴”。
它们把冰冷的技术,转化成了让家人不晕车、让孩子睡得安稳、让自己更从容体面的温暖细节。
这种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关怀和体贴,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消费者心中,对于“豪华”二字更新、也更高级的定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