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蔚来汽车来说,累计损超1200亿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现在用户不敢买了。
近日,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在一场内部讲话中毫无忌讳地表示:“现在有30%-40%的潜在用户不买蔚来的车,是因为担心我们会倒闭。”
当一家企业面对的不再是产品竞争力的拷问,而是"能否活下去"的生存危机时,四季度盈利就成了蔚来倒在黎明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信任危机背后:从"用户企业"到"生存焦虑"
这次内部讲话上李斌还说了“这次,不能再靠用户情怀”了。
回顾蔚来的发展历程,用户情怀确实是其早期能快速在一众新势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换电服务、NIOHouse以及用户社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曾让蔚来在造车新势力中独具特色。
不过随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消费者也越发理性,仅靠情怀很难维持企业长期发展。
从数据层面来看,蔚来2024年全年净亏损为224.02亿元,同比大幅扩大了8.1%。自2014年成立以来累计亏损更是超过了1200亿元。当这种持续的巨额亏损使得资本市场的耐心逐渐消逝之时,便直接转变为用户层面的购买疑虑。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市场还处于淘汰赛阶段时,用户信任的信任具有“传染性”这一特征。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高度依赖售后服务、软件升级以及生态体验的行业,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一台车,更是对企业未来服务能力的信任投票。
这种信任危机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从2019年的生死时刻,到近年来的持续亏损,再到股价的剧烈波动,每一次"危机"都在消费者心中埋下了疑虑的种子。当这些疑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李斌所说的“30%~40%”这个惊人数字。
乐道L90与新ES8:全村的希望
面对信任危机以及四季度盈利的生死考验,蔚来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两款车上:乐道L90和新ES8。
乐道L90肩负着蔚来“走量”这一重要任务。19.39万元的租电价格,直接切入了主流市场的腹地。在这种近乎,犹如自杀般的定价策略背后,是蔚来对于规模化效应那决然的投入。
乐道L90售价公布之后,除了门店客流有了激增,蔚来股价也一路呈上涨近20%。市值重返千亿。这种股价同市场反应之间的强烈共振,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市场对于蔚来“救市”策略的认可。
“远远没有到开香槟的时候,也是熬了很长时间终于看到了一丝光亮”,秦力洪的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承认了L90带来的希望。
更令人意外的是,主品牌蔚来的新ES8的表现:从发布会结束,到第二天上午,蔚来新ES8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了同期乐道L90。
41.68万元的高端车型订单,超越19.39万元的中端车型,证明了高端市场对蔚来品牌的认可度依然存在。
但残酷的现实是,这两款肩负着"全村的希望"的产品必须在2025年剩下的几个月中创造奇迹。
在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李斌就已经强调"四季度盈利有机会做到,也必须做到。这场阶段性的战役我们必须打赢"。
为此,李斌也给出了四季度盈利攻略:月销5万,整车毛利率16%~17%。
这就意味着蔚来需在四季度达成月销量翻倍之目标——从当下的2万余辆跃升到5万辆。
更具体的目标是“L90 能够在 10 月能够达成 1.5 万台的单月产能、ES8 能够在 12 月达到 1.5 万台。”
结语:信任重建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
对蔚来来说,第四季度盈利已经不是一个财务目标,而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保卫战。
乐道L90市场反响热烈,新ES8订单超预期都为四季度盈利提供了基础。但关键问题在于,蔚来还有多少时间来证明自己?
更现实的考量是,即使四季度实现盈利,蔚来也需要证明这种盈利的可持续性。一次性的财务表现能否彻底扭转用户心中的疑虑?
这个答案,或许要等到2025年的全年财报才能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留给蔚来证明自己的时间窗口正在快速收窄,四季度盈利只是第一步。
全部评论 (0)